次韵复宾于元日却寄诗

清代· 许传霈

西园雅集溯当年,得半庄谈月上弦。金石至交文字契,神仙高会主宾贤。

不期易世雷陈结,好把新情苕霅传。科弟循良欣所愿,谁嫌閒散郑君虔。

清明南郊看桃过友成、崇正两书院遗址感赋 其二

清代· 许传霈

村前塔影矗,粉白比琼玉。循行踏香泥,清溪曲而曲。

溪水送好香,潺潺来断续。空山空无物,三椽铺老屋。

草深狐兔眠,树枯鹯鹰逐。村妪懒不知,门外饭脱粟。

瓦砾埋残碑,褰裳从头读。知是古梵宫,缁流竞托足。

有明郑长官,崇正乐教育。东望石洞遥,西顾八华绿。

叶许此中兴,名义良不俗。修葺相接踵,苕溪费博学。

祔以孙石台,祀事衣冠肃。何经百馀年,山灵额频蹙。

巍巍西岘峰,终古挂鸣瀑。唐宋峙二亭,涵碧与水乐。

刘郎大小苏,题句争诵熟。地脉毓秀奇,兴废常往复。

所期贤有司,不让前贤躅。鼓吹有六经,便是此山福。

由杭放小舟至湖

清代· 许传霈

武林山水过匆匆,春到苕溪一棹通。村女桑前衫子绿,晴霞林外杏花红。

炉香成市人闻梵,渔网连波星落篷。如此舟行浑不夜,布帆况有五更风。

暮春有感

清代· 许传霈

杨柳依依飞尽絮,黄梅冉冉欲流酸。堪怜树大春归去,图报春晖果是难。

王兹园丈过访偕登北寺塔旋至元都观 其二

清代· 许传霈

雨霁新草色,对坐兴怡然。为问元都观,游迹乱云烟。

邀客复心许,齐步夕照天。平林花枝闹,深院莺语圆。

香车和宝马,相望时流连。我来傍小阁,煮茗汲清泉。

洗得诗肠净,何愁俗虑牵。四筵皆颔首,即此妙谛传。

雪后偕芝生登吴宁台探梅 其一

清代· 许传霈

布被冷彻骨,寒威入窗隙。晓起推纸窗,积雪当檐额。

望远登高台,朔风人面刺。台高雪亦高,携屐破琼璧。

画图粉本宽,荒城玉带窄。西南逼诸峰,峰峰立奇特。

天半铺冻云,云雪共颜色。想见飞瀑泉,洞口寒不掷。

至沪偶病 其三

清代· 许传霈

传说烽烟近浦东,哀鸿嘹唳梦魂中。流民贫病无生计,谁仗扁舟万里风。

伯兄由奉贤来松江连床三日 其三

清代· 许传霈

人生若朝露,溘忽不可留。矧以弱鲁质,际此多难秋。

客地雅难乐,亲朋结良俦。移我新浊酿,涤此无尽愁。

酡颜不久热,相对复何求。富贵岂不愿,何以善贻谋。

归安俞烈妇吟为艺林作

清代· 许传霈

延陵有淑女,少小住双溪。嫁为俞氏妇,生年才及笄。

奉亲尽色养,相夫道无违。乡党称闺范,德曜本齐眉。

前年涉海上,中馈事优为。次年返故里,井臼独操持。

何天丧所天,病骨常不支。参茸投罔效,鸾凤忽分飞。

虚占熊蛇梦,三索复不齐。留此未忘身,罂罂将焉依。

归家别阿父,有孙弄含饴。堂上拜阿翁,犹子养可资。

安用长独活,忍不去生埋。含泪不能语,愿以生死辞。

一勺鸩羽毒,甘之如渴饥。八月十二日,从容就义时。

同梦九年速,殉身三宿迟。泉台当有路,夫妇唱与随。

我闻阿母贤,捐躯行无亏。又闻其姑沈,赴难视如归。

渊源推所自,根本茁非歧。精诚达地下,默鉴共在兹。

辉煌增绰禊,题表重纶丝。为歌烈妇烈,遍闻浙水西。

侍母归家 其二

清代· 许传霈

一峰盘绕势崔巍,老屋三间傍水隈。堂上白头人几个,杖藜言笑出门来。

咏松花 其二

清代· 许传霈

满听鸣涛历乱栽,非红亦似雨飘来。偶飞僧舍拈藤壁,閒与仙人埽石台。

翠傍金浮龙甲动,声随子落鹤粮猜。佐他竹叶新醅熟,林外无风洒酒杯。

清明客祭口占 其一

清代· 许传霈

失怙于今十八年,故乡回首泪凄然。全家衣食驱毛颖,六度清明迷柳烟。

卜宅偏为霜雪难,连床空结雨风缘。新成高阁崇乡祀,苕霅之间僾忾传。

关于诗人

许传霈,余生而鲁钝,雅不善诗。岁辛巳,由湖返杭,尤绝意不吟咏,复何稿之可存乎。偶理丛残,有不忍遽弃者,念少壮遭际多艰,赖母教辛勤,良朋切磋,得不汨没天性,言情纪事,时见乎词,则又不可以不存。爰按年录之,起咸丰癸丑,终光绪辛巳,得八卷,计古今体若干首。初有无可斋、倦游轩、七二铃馆、春晖室诸编目,兹分注各年下以存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