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前塔影矗,粉白比琼玉。循行踏香泥,清溪曲而曲。
溪水送好香,潺潺来断续。空山空无物,三椽铺老屋。
草深狐兔眠,树枯鹯鹰逐。村妪懒不知,门外饭脱粟。
瓦砾埋残碑,褰裳从头读。知是古梵宫,缁流竞托足。
有明郑长官,崇正乐教育。东望石洞遥,西顾八华绿。
叶许此中兴,名义良不俗。修葺相接踵,苕溪费博学。
祔以孙石台,祀事衣冠肃。何经百馀年,山灵额频蹙。
巍巍西岘峰,终古挂鸣瀑。唐宋峙二亭,涵碧与水乐。
刘郎大小苏,题句争诵熟。地脉毓秀奇,兴废常往复。
所期贤有司,不让前贤躅。鼓吹有六经,便是此山福。
雨霁新草色,对坐兴怡然。为问元都观,游迹乱云烟。
邀客复心许,齐步夕照天。平林花枝闹,深院莺语圆。
香车和宝马,相望时流连。我来傍小阁,煮茗汲清泉。
洗得诗肠净,何愁俗虑牵。四筵皆颔首,即此妙谛传。
布被冷彻骨,寒威入窗隙。晓起推纸窗,积雪当檐额。
望远登高台,朔风人面刺。台高雪亦高,携屐破琼璧。
画图粉本宽,荒城玉带窄。西南逼诸峰,峰峰立奇特。
天半铺冻云,云雪共颜色。想见飞瀑泉,洞口寒不掷。
延陵有淑女,少小住双溪。嫁为俞氏妇,生年才及笄。
奉亲尽色养,相夫道无违。乡党称闺范,德曜本齐眉。
前年涉海上,中馈事优为。次年返故里,井臼独操持。
何天丧所天,病骨常不支。参茸投罔效,鸾凤忽分飞。
虚占熊蛇梦,三索复不齐。留此未忘身,罂罂将焉依。
归家别阿父,有孙弄含饴。堂上拜阿翁,犹子养可资。
安用长独活,忍不去生埋。含泪不能语,愿以生死辞。
一勺鸩羽毒,甘之如渴饥。八月十二日,从容就义时。
同梦九年速,殉身三宿迟。泉台当有路,夫妇唱与随。
我闻阿母贤,捐躯行无亏。又闻其姑沈,赴难视如归。
渊源推所自,根本茁非歧。精诚达地下,默鉴共在兹。
辉煌增绰禊,题表重纶丝。为歌烈妇烈,遍闻浙水西。
许传霈,余生而鲁钝,雅不善诗。岁辛巳,由湖返杭,尤绝意不吟咏,复何稿之可存乎。偶理丛残,有不忍遽弃者,念少壮遭际多艰,赖母教辛勤,良朋切磋,得不汨没天性,言情纪事,时见乎词,则又不可以不存。爰按年录之,起咸丰癸丑,终光绪辛巳,得八卷,计古今体若干首。初有无可斋、倦游轩、七二铃馆、春晖室诸编目,兹分注各年下以存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