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姚江常胜军齐发

清代· 许传霈

昨夜失东隅,所守在桑榆。况复江海防,往来历通衢。

卓哉谢氏子,曹江咸弃繻。今日运糇食,明日出车徒。

村近不捉船,含枚疾驰驱。同是梓里人,甘苦尝饴荼。

昨闻红旗报,奏凯贺鉴湖。安得常胜去,东浙复须臾。

一郡八县令,东望相招呼。呼兵寓于农,引领全我躯。

寻吴烈女赛金墓

清代· 许传霈

昔传弱女成名惨,今访孤茔春日曛。一带湖山钟劲节,满林红紫散遗芬。

贞魂应傍明霞墓,奇气争飞金盖云。华表森森双峙处,留题犹记鲤庭闻。

春暮宾于招饮安庙花园即席叠前归字韵

清代· 许传霈

园林犹是昔人非,赖有知交补化机。小会亲朋文字饮,偶联诗句水云飞。

登龙几辈推韩望,画虎连年合马讥。屈指郎君新杏宴,群占吉兆折花归。

宗太守招饮爱山台出图卷索题久未报也,是秋八月移守宁波为次东坡道场山诗韵成三首 其二

清代· 许传霈

六载重来步层麓,怀人春雨苦空谷。歧途日暮将安之,踯躅危磴碍进足。

何期严濑水淼漫,忽聚萍梗路曲盘。喜约儿童迎竹马,快沾膏泽聆鸣湍。

坐看云岫无心出,当夏凉风铺琴席。红亭白塔开旧颜,翠竹苍松表净植。

尽多风景付云鬟,罗列明窗大几间。犹幸良朋结良会,爱山过客同说山。

爱山爱士评月旦,勤学岂废修途半。经济无非道德腴,我熟闻之望洋叹。

雪后偕芝生登吴宁台探梅 其二

清代· 许传霈

有梅植台北,临风发微香。寻芳迷仄径,踯躅傍池塘。

池小凝薄冰,玲珑水一方。一拳起白鹭,惊散双鸳鸯。

同侪畏清冷,入室薄衣裳。几砚炙犹冻,盆梅疏欲僵。

终日苦袖手,远道思不忘。相持一樽酒,与对明月床。

题俞五如有酒学仙图为姚师竹广文作

清代· 许传霈

人生不过数十年,倏忽韶华指一弹。富贵贫贱于其际,复晞朝露过云烟。

俞子胸中思烂熟,隐居吴兴山水间。吴兴山水独清远,佐以壶觞尽合欢。

幕庐天地势寥廓,黄垆何妨醉倒眠。红尘扰扰愁独醒,常恨不封到酒泉。

古来奇士奇面目,靳以形骸许瓦全。手拄一杖跛一足,图画神仙妙并传。

开元道士李元中,四十年居终南山。魂返七日失其魄,得饿殍尸附无端。

岂是君身有仙骨,果然谷辟得霞餐。君谓修真太艰苦,举杯一笑乐陶然。

笑我本来非真相,形随影兮坠区寰。梦化栩栩来春蝶,壳脱蠕蠕出秋蝉。

推之飞潜与动植,莫非大造理盘旋。安能长拼此血气,饮酒食肉费万钱。

顿耗精力腐草木,渐使荼毒穿肠肝。身不我有心有我,何以策乎心所安。

为臣当忠子当孝,人世自具不解缘。一朝完身归太古,斯情赖有酒杯宽。

壶公岁月壶中久,合与徜徉卅六天。遥望宫阙森瑶岛,俯瞰世界几大千。

是时群仙皆厕侧,桐君橘叟讷不言。守此智珠勿复失,便是壶天九转丹。

奚待琐细谈元妙,爱护宝鼎和元田。我闻此言亦颔首,酌以大斗开欢颜。

有酒学仙无酒佛,此情此理何拘牵。酩酊终日乐吾乐,固非学佛亦学仙。

同郭芝韵登三仙楼

清代· 许传霈

城西闻说有仙楼,拾级登来晚景幽。同志聊为泉石主,明窗不觉水天收。

茶煎老衲香连屋,壁有新诗句琢秋。仙蝶于今何处去,停云迟月几勾留。

通州任家港车行 其一

清代· 许传霈

奄奄海上七辰周,病到通州竟卧游。明日坐车知早起,忠孝已可数更筹。

偕叔兄襄校严郡试卷居双峰书院先人课士地也,感赋

清代· 许传霈

桐庐江清浅,潇洒属兹邦。官师推人杰,赵范与吕张。

清献琴鹤去,希文柤豆香。遗徽留教养,东莱实提纲。

况有南轩辅,吾儒道大光。道光岁乙未,先人除上庠。

寻原历五载,珊网期相当。远迩人负笈,利钝锥处囊。

谓士无气节,先筑子陵堂。谓士无勇敢,大书商氏坊。

时逾兵火劫,人心犹未忘。幸哉贤太守,不令斯道伤。

劝农归根本,兴学资息藏。十月旁死魄,闱棘锁峰双。

罗致我兄弟,文字饮壶觞。明月成三影,夜雨话连床。

有时窗风发,灵椿僾乎望。当日丹铅席,今朝角逐场。

境虽异今昔,神来不殊方。叹我吹埙篪,学殖将芜荒。

聊慰联棠棣,不为参与商。入梦言当务,勿以文艺狂。

用力有未逮,漫自擅雌黄。课功有未邃,毋自快否臧。

恍见趋庭对,心神两彷徨。醒来披卷帙,高烛何辉煌。

理达辞能举,斐然亦成章。后生非不秀,先达在洋洋。

腊八由东阳至金华肩舆值雪,用洛翘赠行诗韵 其四

清代· 许传霈

连朝风雪去东阳,征路争如云路长。池傍堤高迷辙迹,履艰地滑甚冰霜。

重城启钥衔枚走,深夜敲门煮酒忙。同是他乡行役者,书成寄与雁鸿行。

清明客祭口占 其二

清代· 许传霈

兼痛埙吹化却尘,黄粱小梦十逢春。已多宿草埋新冢,孰继苏门话旧人。

遗恨尽多随处有,旅怀敢向屈时伸。但期灵爽长呵护,次第贻谋后此身。

饮湖郡庠即旧时重桂堂也即席赠汪教授

清代· 许传霈

韶华廿载逝如斯,杯酒兴怀今昔时。堂取君家丛桂义,编留先集校官诗。

依然文字朋僚饮,难得丹铅几席随。开到白莲人未倦,当年茂叔不吾欺。

关于诗人

许传霈,余生而鲁钝,雅不善诗。岁辛巳,由湖返杭,尤绝意不吟咏,复何稿之可存乎。偶理丛残,有不忍遽弃者,念少壮遭际多艰,赖母教辛勤,良朋切磋,得不汨没天性,言情纪事,时见乎词,则又不可以不存。爰按年录之,起咸丰癸丑,终光绪辛巳,得八卷,计古今体若干首。初有无可斋、倦游轩、七二铃馆、春晖室诸编目,兹分注各年下以存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