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筠轩观察《滕王阁落成登眺》七律四首 其三

清代· 刘绎

到此临观亦壮哉,曾干气象并崔嵬。
瀛洲旧梦随波逝,江馆新诗触绪来。
几阅沧桑留砥柱,更无蛟蜃幻楼台。
登高正值重阳会,俯唱遥吟逸兴催。

对紫薇花书感四首 其四

清代· 刘绎

欲持樽酒酹花前,爱惜榆光及暮年。
绛雪霏霏吹满地,白云渺渺望终天。
两开丛菊犹如此,千岁蟠桃恐未然。
长系春秋霜露念,看花再发月重圆。

酬梁翼堂孝廉见赠二律,即题其诗卷次韵 其一

清代· 刘绎

乡校新开事讲经,山中弦诵得同听。
幸逢耆旧殷酬答,每仰先贤慕典型。
四座文章增润色,三年草木动芳馨。
喜君风雅谈心洽,重展吟笺眼倍青。

六月九日为亡室期年口占志悼

清代· 刘绎

柴门乍见升新谷,流水如闻咽古琴。
赤日逗窗尘已隔,炎风拂簟梦重寻。
事因多废常相忆,情到难言转觉深。
已卜他年同穴地,为添宿草感苔岑。

晤宁白仙话感

清代· 刘绎

十载回思患难时,怜君义侠共驱驰。
重谈世事嗟成败,细验人情见盛衰。
未必地舆全有据,即论天道岂难知。
从来祸福凭方寸,造化何心任转移。

题金溪黄氏孝烈合稿

清代· 刘绎

榕叶槐阴一气同,盘深根到九泉通。
长留古井心源接,况有家庭韵事工。
月落乌啼天亦黑,山空鹃泪血应红。
世间多少波澜起,止水犹闻林下风。

和邹忠介赠姜太常诗

清代· 刘绎

卅载归来恋旧庐,故园松菊胜璠玙。
如何棋局犹争墅,胡不衡门自读书。
已误虚名收末路,勉酬知己废闲居。
余生惟有冰渊凛,深愧前贤赋遂初。

辛未九月廿一日,小集壶园赏菊,同人各以诗见贻,更唱迭和勉为酬答,共得诗八章合录之,聊纪一时之兴 其八

清代· 刘绎

湖舫飘然雁影翩,锦江三老不同筵。
水萍聚散云来去,草木枯荣月缺圆。
翰墨因缘乐朋友,菊花时节忆林泉。
人生此会良难得,为计明年忆去年。

壶园秋兴二首,次郑蓉轩广文见赠并贺小孙幸捷元韵,即以奉酬 其一

清代· 刘绎

幸际修文偃武时,群贤同馆共维持。
转因相见恨何晚,悔不读书今已迟。
喜有郑笺经注水,惭无藜照夜敲诗。
班生本自从戎出,倚马犹存笔一枝。

和吴筠轩观察《滕王阁落成登眺》七律四首 其四

清代· 刘绎

深惭暮景际时清,犹爱余霞恋晚晴。
学步未能随杖履,同音奚以和镛笙。
遥看宾雁连翩上,却羡归舟一叶轻。
廊庙江湖忧乐共,白头吟望不胜情。

岁暮述怀,寄龙筠圃吏部

清代· 刘绎

春到梅枝问驿程,岁寒岩桂自冬荣。
尽添红炭心难热,渐敝黑貂身自轻。
老遁山林犹近俗,慵抛笔墨欲逃名。
谁云大隐在朝市,应念端居耻圣明。

酬梁翼堂孝廉见赠二律,即题其诗卷次韵 其二

清代· 刘绎

性情诗本自儒林,学养尤征酝酿深。
意气渐平经阅历,豪怀未减见登临。
渊源早喻冰生水,投契真如芥引针。
好与和声倡后起,一峰高处寄遥吟。

关于诗人

刘绎(1796年-1878年),字瞻岩。江西永丰人。刘绎少时即以文章闻名乡里,嘉庆二十二年丁丑,参加府、院试,补博士弟子员。道光十五年(1835年)状元(成为江西最后一名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道光十七年(1837年)以三品京堂的官衔任山东学政,督学时刻“劝课条规”。后以父母年迈乞归故里。在鹭洲书院及青原书院作主讲近三十年,主持白鹭洲书院十余年,坚持“默承渊源,推阐往绪,昌明正学,鼓舞善类,以省察躬行为本,经明行修为要”的办学宗旨。卒于清光绪四年,享年八十二岁。曾总纂《江西通志》、《吉安府志》, 著有《存吾春斋文抄》、《诗抄》、《崇正黜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