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竹良学博与余同岁,和余《五十赋怀》诗,并示慈寿及令嗣培槐南宫报捷薇省归觐,赋此酬贺

清代· 刘绎

一纸书加见故人,两家欢庆互相询。
年华各有头颅感,诗意无逾骨肉真。
旧冷官如老莱子,新郎君是紫薇臣。
遥知凤阁衔恩出,绛帐团圞拜玉纶。

徐穆庵教授新造宾旸楼落成,偕刘伯瑗、李愚亭诸广文邀集同人饮于楼上,即席赋赠 其一

清代· 刘绎

地近宫墙远势横,才归结构便峥嵘。
山川何处无佳胜,风雅还须属老成。
帆向天边收几席,人从画里指江城。
故乡自此添新景,鹭白螺青相对迎。

送陈岱云太守奉调入闱,即移守信州

清代· 刘绎

竹马刚迎郭细侯,忽闻旌旆下洪州。
人间时雨刚宜夏,天上文星自耀秋。
流水未能忘去后,灵山正好看前头。
应知千里鹅湖月,犹共清光照鹭洲。

计程

清代· 刘绎

客艇心旌共荡摇,石尤无奈任飘飘。
菰蒲隐岸朝披露,觱栗鸣秋夜涌潮。
游子晨昏闲里过,壮年志气暗中消。
计程水陆方迢递,回首家山已觉遥。

得槐卿明府书,以《雪中游芝山即景》见怀,感答二律并寄题芝山亭 其二

清代· 刘绎

五老亭前五老峰,仙人招手远相从。
一游却要关缘分,千里徒令企往踪。
止水忠魂应未沫,登山隐迹可能逢。
时平不用歌商皓,自有灵芝附瑞松。

留别同学(六首存四) 其四

清代· 刘绎

轻装将束又迟回,点检斑衣愧老莱。
樽酒谈心商旧学,园花经手护新栽。
江湖有约归应践,岁月犹舒老漫催。
莫待望云方揽辔,前程未到预思回。

应诏将入京,羽可舍人寄诗赠行,次韵留别 其一

清代· 刘绎

十载江湖望帝京,征书初下鹤猿惊。
巢乌纵得归林乐,枥马能无恋主诚。
一念君亲酬不尽,平生出处辨犹清。
亲朋劝勉情何厚,便拟乘风问远程。

送宋铨部小墅前辈入京 其一

清代· 刘绎

伯劳飞燕自西东,踪迹年来问远鸿。
今事崔琳南指在,先鞭祖逖北群空。
扁舟潭水三秋迥,一纸离心两地同。
惆怅章门杨柳色,遥牵别绪逐金风。

送裘云槎孝廉随侍虔州教授任,次留别韵 其二

清代· 刘绎

自从潘岳赋闲居,又逐欢游八载余。
感旧故怜和氏璧,问津翻愧武陵渔。
山中星为贤人聚,天上云留太史书。
何日蓬莱重接轸,金门献赋望相如。

和裘笙白孝廉秋夕忆永丰景物见怀韵 其一

清代· 刘绎

侍养应登望阙台,心如客棹去还来。
雁虽有信三秋别,菊为移根两地开。
回忆旧游恩水隔,想当高会玉山隤。
良朋最是难忘处,花下吟笺月下杯。

送黄少司寇树斋先生入京 其一

清代· 刘绎

报国平生翰墨勋,远臣恋阙总忧勤。
九重相谅惟孤直,一代能传几大文。
有脚春方行化雨,无心岫又起祥云。
年来著作人争诵,转惜当时谏草焚。

谢秦子叔大令惠白鹇

清代· 刘绎

倦鸟还林正晚曛,筠笼见惠比鹅群。
双凫方喜逢仙吏,一鹤曾经伴使君。
出处漫驰千里字,回翔犹系九霄云。
自惭不及青莲句,多感黄山辍赠殷。

关于诗人

刘绎(1796年-1878年),字瞻岩。江西永丰人。刘绎少时即以文章闻名乡里,嘉庆二十二年丁丑,参加府、院试,补博士弟子员。道光十五年(1835年)状元(成为江西最后一名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道光十七年(1837年)以三品京堂的官衔任山东学政,督学时刻“劝课条规”。后以父母年迈乞归故里。在鹭洲书院及青原书院作主讲近三十年,主持白鹭洲书院十余年,坚持“默承渊源,推阐往绪,昌明正学,鼓舞善类,以省察躬行为本,经明行修为要”的办学宗旨。卒于清光绪四年,享年八十二岁。曾总纂《江西通志》、《吉安府志》, 著有《存吾春斋文抄》、《诗抄》、《崇正黜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