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泽萌和尚 其三

清代· 成鹫

云深山路失高低,足快身轻定不迷。占断云根晞白发,望穷山色上丹梯。

空生却被岩花笑,庄叟难将物论齐。长老峰头相见后,钵囊高挂不须携。

过何太占南塘

清代· 成鹫

南塘春雨客来稀,一个閒僧到竹扉。乔木不随沧海变,野鸥长傍水亭飞。

榄峰晚色青千叠,槐岸新阴绿一围。便向居亭问祗树,隔溪遥指钓鱼矶。

挽香山毛果泉

清代· 成鹫

我忆东林池上水,浸地涵天清彻底。我忆东林池上人,珠圆玉润时相亲。

果泉居士居其一,秋水为神玉为骨。有时过我讲老庄,从容入室先升堂。

有时过我习禅定,磨破瓶砖成古镜。有时过我出新诗,琳琅照壁光离离。

有时过我作佛事,四相三轮通二谛。我来久住识人多,檀门熟道频波波。

三生石上见宾主,口虽不言心默许。一朝别去两三年,水在池中月在天。

东林寂寞池水竭,天低月落琼枝折。琼枝折兮林木空,桑榆影薄来悲风。

野人近住鹅潭上,潭上云山互相向。一片閒云万里心,高山流水谁知音。

子期欲铸黄金贵,独抱无弦望天裔。一弹别鹤与孤鸾,回首东林如隔世。

果泉居士知未知,黄梅路上遥相期。种松道者今何去,乘愿重来尚未迟。

重过铁城作

清代· 成鹫

雪边曾记此登临,归卧松寮直至今。最是高深难久别,不分寒暑辄相寻。

炎方近海饶云物,客舍移床就樾阴。欣对悠然信来往,南山殊有故人心。

至下城赠庞卯君

清代· 成鹫

今来见面胜闻名,不枉泷西十日程。得与王生初结袜,却教任子独沾缨。

玄谈每喜当前席,生计悬知在下城。但得半间茅屋住,荷锄言就鹿门耕。

送岑金纪游珠崖五首 其四

清代· 成鹫

郭外灵泉寺,精蓝隐半峰。僧惟多异主,人有合溪翁。

扣石千山应,闻香百和同。为君先指注,到日好追从。

挽郑听轩 其二

清代· 成鹫

漫将呼吸辩存亡,一笑清风万古长。野史近添高士传,里儿争识郑公乡。

心空止有愁肠在,身死犹闻侠骨香。夙习破除除不尽,待君林下更商量。

懒残粪芋颂

清代· 成鹫

内诏传宣视漠然,炉头偏有邺侯缘。十年宰相三更梦,半芋原来不值钱。

十九秋 其六 秋楼

清代· 成鹫

我亦有仙骨,高居远俗尘。不因吹笛处,谁识倚楼人。

山色开三面,秋空无四邻。超然群动外,日月逐閒身。

赠岑金纪 其一

清代· 成鹫

热肠冷局老相知,同调非君更有谁。好似红炉与冰雪,相逢刚是岁寒时。

送岑金纪游珠崖五首 其一

清代· 成鹫

海外曾归客,春来复送人。相看同去住,临别且逡巡。

去以初弦月,行当渐满轮。不应惟独照,凭尔辨疏亲。

和张子白来韵

清代· 成鹫

疾行不避影,却步不逃迹。拙哉守株佣,生计日以迫。

翻身出樊笼,虚空为宇宅。居亭不出门,宾客日三易。

赤米无宿春,青蔬有馀摘。丰俭各随宜,彼此不相藉。

何来鸿渐逵,高飞振六翮。见林情与依,摩空势宁隔。

分手岁云徂,相思过除夕。怀之金石音,药我烟霞癖。

春风江上来,旌旆遥相索。幽兴既有加,深情更无射。

寻僧续旧游,埽雪披遗碣。般若放光明,摩挲手不释。

始知慧业人,早注传灯籍。游戏文字禅,无莫亦无适。

不惜如意珠,相逢当面掷。清言重百朋,古镜阔一尺。

形影自相亲,缜密无缝隙。愿从中宿游,已蜡东山屐。

老景逼桑榆,俛仰忽不怿。怅然赋临岐,倾倒出肝膈。

归来补破茅,为君虚一席。刈蓍亡蓍簪,故物良可惜。

珍重千里心,神交须破格。君如天上云,我作他山石。

云石相依违,倏忽成今昔。隔水候双旌,开径待三益。

林閒胜事多,无劳重叹啧。

关于诗人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