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汪炎昶
足茧问津路,肩才息奚跛。醉乡托一廛,学海浮单舸。
观心竦前瑕,敛躁入危坐。犹欣未穷极,早获挫刚果。
愚徒巧掩拙,语每泄魇卧。所须补罅隙,亦才废星琐。
智不给筹运,力难任败裸。汲汲欲为谋,政恐无时可。
涉世才知命,菱花鬓尚青。天如憎善类,君又促馀龄。
病以忧虞积,和因学力形。奚从觇慎密,闾里涕交零。
屈指惊前辈,春来倍感伤。斯文虽未坠,此老复云亡。
更觉新诗重,逾思别话长。相知谁遣晚,旧约堕苍茫。
两鬓宁逃雪色明,何须种种即关情。故应弱质生来早,未信穷愁染得成。
偶脱乱离真已幸,更添憔悴亦休惊。镜中幸有朱颜在,尚用孤怀起不平。
地卑山故崇,河黄济故清。彼岂超世才,但愧吾无能。
我家壁中书,不如相牛经。
湿带烟霏绿乍芒,不经烟火韵尤长。铜瓶雪滚伤真味,石硙尘飞泄嫩香。
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瓷,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 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