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径

宋代· 汪炎昶

竹阴清入骨,消得此闲行。不待锄苍藓,频来径自成。

读书感愤四首 其三

宋代· 汪炎昶

痴尝泥编简,谓世无难为。家国共条贯,圣贤类我欺。

鬓彩斑断雨,灯影清凉飔。吾道适自尔,贫贱岂所期。

和友人论诗二首 其二

宋代· 汪炎昶

蒲团与檀版,拈著足家风。性觉随资近,人难尽己同。

奇非居正外,易正在难中。意近语须远,形离神暗通。

六月二十一日大雨数里外旱如故是岁淮浙皆大旱

宋代· 汪炎昶

见说他州旱,孤怀尚惨然。泉浤分脉细,稻垄斸泥坚。

墟落才连壤,阴晴若异天。苍茫千里隔,甘泽固应怜。

次韵补柳子厚八愚诗

宋代· 汪炎昶

晨与气澄穆,池影涵幽堂。
泉从松下来,漱齿生微香。
内摧澹无得,外检条已忘。
即此冥其愚,乐如还故乡。

次韵补柳子厚八愚诗 其八 咏愚亭

宋代· 汪炎昶

拂翳藤袅风,洒澡松助雨。幽抱逼池光,妙趣味禽语。

愚岂异曩日,优惟绝浮慕。当有来者知,泉石良可抚。

晚出山涧

宋代· 汪炎昶

树崩崖更豁,涧曲路增长。片雨暝遥壑,疏蝉凄夕阳。

竹潭初月影,萝谷稍秋光。适叹炎蒸剧,絺衣已怯凉。

晦庵先生遗墨

宋代· 汪炎昶

待制诗章雕玉雪,朗中笔阵面云霞。
独于妙迹留遗恨,润石嵯峨叠藓花。

休宁朱肖严葺其先大父岐山书为堂藏修之所而

宋代· 汪炎昶

闭门读书非俗人,政使未见儿倾心。
斑窥已骇文彩异,流长要自根源深。
松比灵椿健霜骨,草连玉树辉庭阴。
岐山紫阳近相接,逸乡流入花间琴。

俞氏朝爽轩

宋代· 汪炎昶

西山入拄颊,终带板绶累。
悠悠轩中人,心闲得真趣。

奉和族祖紫岩翁谩兴十首 其三

宋代· 汪炎昶

铿锵国风始,孰云堕微茫。祇今寂寥中,满耳犹洋洋。

聋俗自无闻,此音初不亡。

晦庵先生遗墨 其三

宋代· 汪炎昶

待制诗章雕玉雪,郎中笔阵布云霞。独于妙迹留遗恨,涧石嵯峨叠藓花。

关于诗人

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隐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瓷,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 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