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山阳还至寿春道中有感

宋代· 毕仲游

寒风切人骨,晴日淡无色。千里今又还,何时许安宅。

此身方龃龉,此地尤反侧。安得羽翼生,高飞离楚泽。

送交代杨应之判官归洛

宋代· 毕仲游

借问杨夫子,还家洛浦春。两为黄绶吏,双健白头亲。

乌帽斜攲面,斑衣稳称身。鹊灵方报喜,龟梦久方神。

高卧今贤相,居閒旧老臣。上堂从隐几,侍坐好书绅。

存没空怀感,交游素耐贫。先生坟上泪,御史甑中尘。

嵩顶饶穿屐,伊流惯幅巾。直弦歌太尉,曲学笑平津。

自滞心元懒,偷閒味却真。折腰陶靖节,散发屈灵均。

王屋风鸣籁,龙门月漾银。白芽烹涧水,绿笋当江莼。

折鹿诸儒喜,骑驴大尹嗔。赠人袍已弊,赊酒券常新。

小子元疏放,忘归任屈伸。马肝嗟屡食,犬吠脱无因。

文史惭方朔,形骸谢伯伦。耻同珠履客,宁作醉乡人。

瓜熟叨为代,情亲愿卜邻。乞笺金踯躅,试研玉麒麟。

祖道无供帐,停车有吐茵。心胸两倾倒,轇轕动星辰。

至郑州望故陈子思灵泉旧居怆然有感诗以述怀

宋代· 毕仲游

夫子尝招隐,鸡鸣汝上川。饮徒随手散,诗草任人传。

甥舅元相好,妻儿也可怜。有魂招不得,呜咽问灵泉。

和宋宁道太祝简陈济翁

宋代· 毕仲游

从吾坦率任吾真,每到花时得意新。但恐诗人足离别,此生何处不逢春。

和陈子思游灵泉山

宋代· 毕仲游

婆娑盘石大,狼籍野云多。借问山中客,桃源路几何。

自罗山入信阳过金关道中作

宋代· 毕仲游

村南闻鸡在村北,土垡如堪竹臲卼。野蒿诛尽露溪漘,山树烧残空石骨。

疾风吹蓬如卷裘,河水夜冻凌割舟。但愿黄堂贺新雪,单衣布袜非吾忧。

和孔毅夫省宿

宋代· 毕仲游

拙学如拙商,欲益翻折阅。壮心消已尽,况复形羸苶。

君年虽不少,面目犹冰雪。汉署夜如何,青灯兼白月。

古寺

宋代· 毕仲游

崎岖五六州,夏行今欲雪。乱山出已尽,平地心目豁。

晴日午未温,霜云晚如泼。萧疏秦树远,旷荡周原阔。

径竹掩招提,门庭苦凄飒。廊低不可步,壁朽何堪剳。

岁月惊转头,是非纷若栉。行归聊可悲,再出尤凛冽。

用此免饥寒,谋生一何拙。

颍河夜泛

宋代· 毕仲游

提携俯清流,自适固閒燕。深行岂不好,路远怯萦转。

撑舟上孤渚,星月灿水面。目力不自收,随波起花眩。

谁家种禾黍,绿色压秋甸。树密云更深,云昏山不见。

杯盘任狼籍,起坐有馀恋。幸偶东山儒,况逢京国彦。

何人发高咏,满坐清风遍。顾我童子吟,奚能愧雕篆。

送郓州杨子安教授由京归洛

宋代· 毕仲游

好去嵩阳客,清河稳放船。东州新学校,南郭富林泉。

悟道先生敏,为文子弟传。乌皮常隐几,黄绢动成篇。

太尉风流在,裴休理性玄。老松生干直,大海得珠圆。

肆笔君房好,论才贾傅传。尚书行给札,博士久虚员。

献策诸公喜,谈经众手编。长鲸鳞鬣就,仪凤羽毛鲜。

小子甘环堵,穷途懒著鞭。家贫门外辙,酒价杖头钱。

官冷虽知命,身閒学问禅。功名看异日,交契懒同年。

明月行梁苑,凉风度颍川。叫阍宜上疏,负郭莫归田。

散饮杯投地,更阑斗挂天。离怀吟不足,弹断古琴弦。

代范德孺挽李稷运使四首 其二

宋代· 毕仲游

万里魂应返,沙场血未乾。幽明新雨露,恩怨旧衣冠。

声作虞歌易,词赓楚些难。莫怜归骨晚,吊奠只空棺。

金错刀

宋代· 毕仲游

倾囊倒箧皆珍怪,中有如刀两大钱。不是美新能制作,为怜今近一千年。

关于诗人

毕仲游,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宋宰相毕士安曾孙。初以父荫补宗正寺太庙斋郎,熙宁三年与兄毕仲衍同举进士。后又任集贤校理,权太常博士等。其历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为官机敏干练、清廉独慎,颇有吏才。但因受党争牵连,仕途不坦,坎坷一生。与司马光、苏轼等多有交游,工于诗文,其文章精丽、雄伟博辩,议论时政切中时弊。著有《西台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