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君瑞觅竹叶清

宋代· 邹浩

通道三杯如李白,解酲五斗似刘伶。尔来心渴鸭头绿,应许唇沾竹叶青。

寄题孔先生行歌亭

宋代· 邹浩

仁皇御宇作太平,朝廷玉立森贤英。岩耕溪钓日寂寞,何独先生歌滍城。

遭世不比徐孺子,设心不愧司马承。唐虞垂拱岂不盛,巢由亦自非公卿。

冥冥三圣妙相遇,六爻一半曾吞并。倏遗象数入天籁,无声之中端有声。

有时鼓腹散秋步,有时击壤舒春情。他年野叟得不尽,独与杖屦同纵横。

故知造物有深意,凤凰来仪治功成。凤凰飞去定难久,直使先生为凤鸣。

先生道德初不死,先生歌声犹可听。微风淅沥动草木,幽禽上下喧阴晴。

可怜双耳不到此,龙山滍水空危亭。

次韵仲弓见怀

宋代· 邹浩

与子风雨散,掩关非世喧。琴书到古人,危坐屡忘言。

何当同此趣,脱略文物繁。岁晏犹清居,厉节真王尊。

次韵崔德符游湖

宋代· 邹浩

无双蔼嘉誉,夫子真黄香。磥砢傲松桧,人间自炎凉。

平生翰墨中,赤增戏萧娘。颍川今何时,鼓翼端来翔。

西湖谢尘土,危楼更斜阳。幽期得高士,一笑歌沧浪。

新诗落圭璧,岂异连城偿。胡为独缰锁,不作逢潇湘。

杖屦行清秋,从容酬所望。

元夕席上食柑子

宋代· 邹浩

契阔吴门千里,栖迟颍水三年。臈炬光中气味,洞庭波上风烟。

次韵和签判靳慎微奉议谒武侯祠有作

宋代· 邹浩

卧龙得风霆,天宇不难肃。历数端何归,转昐移祸福。

庙食凛平生,光灵走川陆。欲知庇斯人,绵延视巫祝。

闻彦和过桂州 其二

宋代· 邹浩

削迹投炎荒,有吏督其后。一州一易之,稍缓辄訾诟。

所历多官僚,岂无亲且旧。前车覆未遥,不敢略回脰。

谁谓桂岭僧,于君独勤厚。沐浴君发肤,浣濯君领袖。

使君霜柏姿,凛凛出尘雾。真风绝顾瞻,高义激颓仆。

乃知世外情,非复世间构。呜呼君何忧,时命不终缪。

次韵和端夫游谷隐

宋代· 邹浩

我生泉石中,清赏殊不足。得官汉上来,邂逅亦溪谷。

他时长安尘,用此尘外赎。城南百馀里,洒落自风俗。

招提密相忘,一一俨西竺。缅维作者谋,永集荆楚福。

兴国最佳胜,千柱列岩屋。前疏白马泉,后据双凤麓。

衲衣拥云外,拄杖倚藤竹。天龙咫尺耳,入户体生粟。

谁为逢氏迷,不复枨也欲。落英无再红,秀发岂常绿。

共将香火心,稽首千手目。老僧独何为,瞬我掣电速。

已矣勿重言,良药反成毒。

招俞清老并简康远禅师 其一

宋代· 邹浩

腰钱骑鹤上扬州,妄想空来事事休。惟有三竿风月在,待君同理钓鱼舟。

送周天和学谕以次十一人赴省试

宋代· 邹浩

日月交光万国同,群英无复叹途穷。长松竟拔徂徕雪,骏马争驰冀北风。

黄卷论心窥圣域,青云携手赴王功。归来协气充闾里,好是邦人识頖宫。

送表兄华元翰赴四会尉

宋代· 邹浩

颐山颍水天西东,四载相望二千里。我守枯株未得还,君逐飞蓬忽然至。

坐令桑梓落眼中,顿觉精神到尘外。昔人逃空喜足音,况乃謦欬逢昆弟。

此会由来天予之,几日冷风清暑气。君才荣华早驰名,荆国先生曾改视。

殿前射策失龙头,仕处波涛起平地。胸中万虑不一施,却作明时岭南尉。

太夫人年七十三,诸子半掩黄垆逝。兰陔养志独赖君,路远何由复迎侍。

当思有以慰其心,莫把光阴较荣悴。本朝丞相岂不盛,尚辈流人已三岁。

君今补考裁秋冬,托身民上与之异。萧条官府似僧居,春入梅花更堪醉。

要须相与无町畦,卷舌为喑真得计。我家宅相世所知,矫首南云从此俟。

送文仲省亲

宋代· 邹浩

曾参爱孝通神明,乐正子春游其门。下堂伤足不忍出,流光至今覃后昆。

阿文全似李令伯,更相为命母与孙。母年可惧发委雪,诸父骈头埋九原。

淮山之阳归未得,饮啜无以供晨昏。脱身来寄岂获己,方寸摇摇旌旆翻。

飞云入望且还岫,况乃凯风吹棘薪。白水真人挽不住,却垂故橐驰京尘。

皇天后土识君意,如君勿忧长贱贫。

关于诗人

邹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