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海门比丘海为家,说法光明生齿牙。坐令十二缘生浪,幻出定慧青莲华。
又不见佛图澄师气迈往,披拳山川俱在掌。从来身世无二法,勿作情与无情想。
何如巴邱老居士,声名雷霆喧一世。迩来趣味等头陀,山中儿嬉杂童稚。
宅相天藏公发之,卷帘万山登睫眉。粪除得石大如砚,中有傲霜岩桂枝。
婆娑望之花六出,熟视直气终不屈。言不得意以象传,桂枝馨香石介然。
声音语言形体绝,何以称为光世音。声音语言生灭法,何以又称寂静音。
凡有声音语言法,是耳所触非眼境。而此菩萨名观音,是以眼观声音相。
声音若能到眼处,则耳能见诸色法。若耳实不可以见,则眼观声是寂灭。
见闻既不能分隔,清净宝觉自圆融。以无执故则有光,虽有千臂如两手。
以无分别故寂灭,虽有千手如一身。既无分别亦无执,虽有千眼两目同。
故称光音寂静音,及观世音三种异。稽首对现妙色身,遍一切处如虚空。
妙哉此像非笔画,厌足佛子欣慕心。藕丝铢衣春雾白,覆此随好光明聚。
一切众生热恼灭,我手方舍甘露枝。唯佛子因心清净,如水澄澈月清亮。
借于画工百巧技,如暗室眼以灯见。了知此画非工有,谓灯能见其可哉。
我无此像乃能赞,如眼见物不自见。自能说偈不蓄像,眼有见矣灯亦可。
愿持此大解脱门,施众生作无所畏。世世但无碍辩才,称赞观世音功德。
少节暮年名太重,诏书致之坚不动。当年捧檄良为亲,安知坐中有张奉。
茅容避雨依树丛,旁人夷踞渠独恭。朝来杀鸡本供母,从教床下拜林宗。
两翁高行今谁继,吴侯作堂深措置。镜中勋业姑置之,自广其心养其志。
传闻绝似广陵公,从来孟陶风味同。
未能侯门烦倒屐,想见窗户开青红。夫人年高视听捷,扶持不用如华妾。
十分金叶寿千龄,笑看醉红潮玉颊。
我不识公衮,时时见醉墨。爱其吐词气,人品极英特。
君看句中眼,秀却天下白。前辈风流尽,尚复馀此客。
世议隘不容,道山归未得。三年谪湘楚,妙语敌山色。
归来大江南,声价长籍籍。我亦不羁人,梦境聊戏剧。
要当径寻君,已办登山屐。想见一秃翁,攫攘吾辈侧。
处处三门向南开,青山绿水自围裹。钟鱼鸣时摊钵盂,精粗随分吃些个。
一生受用只如此,何用忙忙脚踏火。口闲莫说事,留取吞饭颗。
眼明穿得针,要自时补破。粥后眠一觉,不著溲涨亦不起。
斋后行数步,不是肚膨也打过。我不求世人,世人不求我。
时时牵衣领,臃肿包头涡。一味怯风吹耳朵,世上许多人。
蘖蘖犹如蚁旋磨,团团并头争什么。一筹输与摩陀板头盘脚坐,人言南岳好。
奇峰七十朵,庐山更是好。瀑布垂天云,净色不受涴。
殿阁参差如画出,万人围绕看登坐。汝若学道便成佛,汝若不学地狱祸。
眼看鼻孔也寻常,六月日头甚热火。一筹输与摩陀看屋卧,唤渠挽不来,送渠推不可。
摩陀摩陀,无如之何。问著不答,好哑大哥。
释德洪,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