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巘禅师录

宋代· 释德洪

白衣微涴辄易觉,软泥硬地俱隐脚。自家力量那借人,了义心头无处著。

实无一法可相传,直语临机休卜度。

何忠孺家有石如砚以水灌之有枝叶出石间如岩桂状为作此

宋代· 释德洪

君不见海门比丘海为家,说法光明生齿牙。坐令十二缘生浪,幻出定慧青莲华。

又不见佛图澄师气迈往,披拳山川俱在掌。从来身世无二法,勿作情与无情想。

何如巴邱老居士,声名雷霆喧一世。迩来趣味等头陀,山中儿嬉杂童稚。

宅相天藏公发之,卷帘万山登睫眉。粪除得石大如砚,中有傲霜岩桂枝。

婆娑望之花六出,熟视直气终不屈。言不得意以象传,桂枝馨香石介然。

涟水观音像赞

宋代· 释德洪

声音语言形体绝,何以称为光世音。声音语言生灭法,何以又称寂静音。

凡有声音语言法,是耳所触非眼境。而此菩萨名观音,是以眼观声音相。

声音若能到眼处,则耳能见诸色法。若耳实不可以见,则眼观声是寂灭。

见闻既不能分隔,清净宝觉自圆融。以无执故则有光,虽有千臂如两手。

以无分别故寂灭,虽有千手如一身。既无分别亦无执,虽有千眼两目同。

故称光音寂静音,及观世音三种异。稽首对现妙色身,遍一切处如虚空。

妙哉此像非笔画,厌足佛子欣慕心。藕丝铢衣春雾白,覆此随好光明聚。

一切众生热恼灭,我手方舍甘露枝。唯佛子因心清净,如水澄澈月清亮。

借于画工百巧技,如暗室眼以灯见。了知此画非工有,谓灯能见其可哉。

我无此像乃能赞,如眼见物不自见。自能说偈不蓄像,眼有见矣灯亦可。

愿持此大解脱门,施众生作无所畏。世世但无碍辩才,称赞观世音功德。

璲首座出示巽中诗

宋代· 释德洪

左手不仁右手明,怀情亦复弃藜床。不知门外山花发,但觉君来笑语香。

颀绍神情扫秋晚,瘦权诗句挟风霜。两翁杖屦相追逐,此夕因依夜话长。

莹中南归至衡阳作六首寄之 其一

宋代· 释德洪

回雁峰前醉眼醒,卧看波影蘸空青。起来一笛春风晚,万里无云月满汀。

惠侍者清梦轩

宋代· 释德洪

小轩面层崖,丛蕉手自种。高风追二朗,生涯与师共。

默坐每观身,炉烟作云涌。萧萧半夜雨,亦足清君梦。

治中吴傅朋母夫人王逢原之女也傅朋作堂名养志乞诗为作此

宋代· 释德洪

少节暮年名太重,诏书致之坚不动。当年捧檄良为亲,安知坐中有张奉。

茅容避雨依树丛,旁人夷踞渠独恭。朝来杀鸡本供母,从教床下拜林宗。

两翁高行今谁继,吴侯作堂深措置。镜中勋业姑置之,自广其心养其志。

传闻绝似广陵公,从来孟陶风味同。

未能侯门烦倒屐,想见窗户开青红。夫人年高视听捷,扶持不用如华妾。

十分金叶寿千龄,笑看醉红潮玉颊。

鞦韆

宋代· 释德洪

画架双裁翠络偏,佳人春戏小楼前。飘扬血色裙拖地,断送玉容人上天。

花板润沾红杏雨,綵绳斜挂绿杨烟。下来闲处从容立,疑是蟾宫谪降仙。

敦素坐诵公衮乌臼树绝句叹爱不已其诗云三年逐客弄湘流华气遮栏两鬓秋秪有荒寒江上树尚成诗句聚眉头成此寄之

宋代· 释德洪

我不识公衮,时时见醉墨。爱其吐词气,人品极英特。

君看句中眼,秀却天下白。前辈风流尽,尚复馀此客。

世议隘不容,道山归未得。三年谪湘楚,妙语敌山色。

归来大江南,声价长籍籍。我亦不羁人,梦境聊戏剧。

要当径寻君,已办登山屐。想见一秃翁,攫攘吾辈侧。

摩陀歌赠乾上人

宋代· 释德洪

处处三门向南开,青山绿水自围裹。钟鱼鸣时摊钵盂,精粗随分吃些个。

一生受用只如此,何用忙忙脚踏火。口闲莫说事,留取吞饭颗。

眼明穿得针,要自时补破。粥后眠一觉,不著溲涨亦不起。

斋后行数步,不是肚膨也打过。我不求世人,世人不求我。

时时牵衣领,臃肿包头涡。一味怯风吹耳朵,世上许多人。

蘖蘖犹如蚁旋磨,团团并头争什么。一筹输与摩陀板头盘脚坐,人言南岳好。

奇峰七十朵,庐山更是好。瀑布垂天云,净色不受涴。

殿阁参差如画出,万人围绕看登坐。汝若学道便成佛,汝若不学地狱祸。

眼看鼻孔也寻常,六月日头甚热火。一筹输与摩陀看屋卧,唤渠挽不来,送渠推不可。

摩陀摩陀,无如之何。问著不答,好哑大哥。

除夕和津汝楫

宋代· 释德洪

今夕亦常夕,人偏故国思。不堪搓冻耳,听诵未归诗。

家室谊哗后,深檐雨雪时。炉香待清旦,此意有谁知。

瑀上人求诗

宋代· 释德洪

道人江南来,快作临川语。立谈当夕照,乡闾问安否。

坐令十年心,想见西津渡。少年游诸方,乃欲追佛祖。

清韵不可摹,髣髴见眉宇。岂止义中龙,当作文中虎。

西风健行李,暂会还径去。我如社后燕,并立理归羽。

□□□□云,风约聊复住。勿长应深溪,当作人间雨。

关于诗人

释德洪,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