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元英出峡三绝

宋代· 郑刚中

莫忆双溪水似蓝,暂留荆渚脱片衫。
更烦频向沙头望,望我西风出峡帆。

丁未四月与李叔佩还钱塘道浦江井坑岭赋此诗

宋代· 郑刚中

扁舟绝惊涛,芒履陟修岭。跻攀虽小劳,窈窕岂人境。

巨石开双关,有道细如绠。其中渐宽虚,阔步随所逞。

古木垂嘉阴,一覆馀里顷。寂寂艳山花,沈沈晦龙井。

时有飞泉落,喷薄珠玉冷。毛骨皆清凉,反顾发深省。

麋鹿闻人声,骇去山之顶。春禽正对弄,决起不留影。

岂知道上翁,甚爱幽独景。如何蒙鄙外,一笑不相领。

负负出前山,迟疑梦初醒。

题石几先生书院壁

宋代· 郑刚中

万柄高荷碧玉圆,芙蓉时见一枝鲜。
何年种此北山北,便向中间安小船。

有客问予每日何事客退赋此

宋代· 郑刚中

杜门管得酒瓶乾,馀事谁能著眼看。
仿佛残香幽梦断,冥濛细雨落花寒。
林梢寺隐孤钟晚,水外人喧社饮欢。
万里一身聊尔尔,此生惟觉上恩宽。

悼潘义荣母

宋代· 郑刚中

去年两桨泛清深,正是随雏出凤林。
彩仗浑如天上去,寿光俄向斗边沈。
金花象轴恩虽在,云陇山原痛可任。
我亦堂前飞鹤起,强成哀挽倍伤心。

良嗣壬申年来为生朝寿作一诗答之

宋代· 郑刚中

惟吾始生朝,汝祖五十八。
甫及贾谊少,祖易大夫箦。
怀绷至不天,能有几岁月。
不得著斑衣,惨惨意常缺。
吾如汝祖年,汝已双髻茁。
似我蒲伏岁,汝方事绅笏。
我更得祖寿,尚有十年活。
汝之事亲日,加我一陪阔。
其如父与子,灾福势相轧。
灾胜福力微,万罪如箭发。
向非天地恩,谁肉两躯骨,
后效皆渺茫,前愆正磨刮。
今兹各天涯,瘴水东西隔。
汝作飞云感,我类雨肠割。
天之加汝者,如与复如夺。
每见榴花红,为汝惜时节。
手持祝生香,自向炉中爇。
但愿早团栾,盘餐共粗粝。
将此离别数,造物为除豁。
小宽寒暑期,未作枯木折。

萧山老儒余志宁求拙庵诗为赋之

宋代· 郑刚中

纸窗竹屋闭幽深,古木檐头对好阴。
大巧家风祗如此,世人何苦用机心。

呈范茂直时在豫章

宋代· 郑刚中

窗竹悠悠度晚风,浓香醇酒小寒中。
玉人尚作桃花色,我辈苍颜何惜红。

鸿渐后宦游广中有诗云不羡黄盏不羡白玉杯不

宋代· 郑刚中

自讼缧囚深负罪,不须醉尉苦相催。
有如陆羽须惊羡,我向章华亭下来。

焚香

宋代· 郑刚中

五月黄梅烂,书润幽斋湿。
柏子探枯花,松脂得明粒。
覆火纸灰深,古鼎孤烟立。
悠然便假寐,万虑无相及。
不知此何参,透顶众妙入。
静处动始定,惟虚道乃集。
心清杜老句,高韵不容袭。
馀馨梦中残,密雨窗前急。

道者寮成人为书额拟成一诗

宋代· 郑刚中

寮额高悬太守书,方盘炯炯连三珠。唐贤正笔久寥落,忽此相遇南海隅。

是寮今虽茅草新,原是东邻寒士居。士贫更在玉川上,三间破尽四壁无。

我借得之稍营葺,洒扫共费十日馀。竹窗挂处青山入,水色坐照发与肤。

焚香下帘百念静,虽未得道道不殊。假道为名亦道者,窃复慕道名岂虚。

风流闲暇两轓朱,笔含墨光能卷舒。醺酣为我小飞动,到纸先有神鬼扶。

我身漂零秋叶孤,短景日就桑榆枯。愿凭大刻消百疠,呼吸瘴雾同醍醐。

白居易有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之句用其韵为秋思十首 其五

宋代· 郑刚中

天边定何物,洗此瘴乡眼。初如黄金盘,便似白玉椀。

明河注其中,无处光不满。举杯对之饮,万虑觉萧散。

竹风吹我睡,不得终夜款。

关于诗人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