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虬万树遮坛壝,红玉千盘上御街。
秋后拒霜寒不落,禁中逃羯语犹谐。
眼前风物何曾羡,坐忆湖湘旧寓斋。
同数京华闲岁月,老来乡国可堪怀
述哀家园忍重论,墨沈犹新泪亦温。
宁比庐陵阡表痛,略同河曲寓书言。
固知信友方为孝,不独因文得幸存。
犹记项城称帝事,已牵时难入私恩
郁郁奇情人怨思,初秋风露已凄其。
更无可语今宵事,剩欲新题别后诗。
北俗岁时异荆楚,南城灯烛动车旗。
未殊作兴缘嘉会,惟有键关倦客知
如今追忆年前事,疏雨城东春正归。
湖堧晚逢初写照,菱歌才罢更闻欷。
不同萍泊随波狎,自敛霜痕避日曦。
只是当时未零落,汀莎塘荇岂堪依
黄节(1873—1935),广东省广州府顺德县人(今属广东佛山市顺德区)。清末在上海与章太炎、马叙伦等创立国学保存会,刊印《风雨楼丛书》,创办《国粹学报》。民国成立后加入南社,长居北京,袁世凯复辟帝制期间,黄节频频撰文抨击,致遭忌恨。此后,不再从事新闻舆论工作,专心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1917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专授中国诗学。1922年拒任北洋政府秘书长,后曾担任过一年的广东省教育厅厅长兼通志馆馆长。因对时局不满,在1929年辞职,仍回北京大学,同时兼任清华大学研究院导师。1935 年1 月24 日在北京病逝,归葬广州白云山御书阁畔。黄节以诗名世,与梁鼎芬、罗瘿公、曾习经合称“岭南近代四家”。著有《蒹葭楼诗》2 卷,作品风格既有唐诗的文采风华,又有宋词的骨格峭健,刚柔并美,人称“唐面宋骨”,其中七律尤为出色。著有《诗学》《诗律》《诗旨纂辞》《变雅》《汉魏乐府风笺》《魏文帝魏武帝诗注》《曹子建诗注》《阮步兵诗注》《鲍参军诗注集说》《谢康乐诗注》《谢宣城诗注》《顾亭林诗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