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澜九广文由武宁学保举知县,入京顺道过访,赠言为别

清代· 刘绎

风俗还从教化敦,经生吏治本同原。
家承忠孝猷先裕,学本师儒道自尊。
宦海虽宽求实地,官场要冷守清门。
勋阶上溯头衔重,好念先芬报国恩。

瑞榴诗(有引)

清代· 刘绎

科名预兆共占榴,手植殷勤待举秋。
正喜实三梅子熟,何期获一稻孙收。
门虽题字惭凡鸟,巢是侨居笑拙鸠。
终羡双雏随老凤,朝阳萋菶碧梧稠。

觉园赏菊,赋呈子良太守

清代· 刘绎

吟坛和畅小阳春,花益精神酒益醇。
四季繁华输晚节,三间潇洒属闲人。
古香左右分图史,胜会东南集主宾。
湖上寓公长与健,九桥风月自常新。

岱孙春闱幸捷供职西曹,赋此寄勖 其三

清代· 刘绎

泽民犹是致君心,夙抱痌瘝念恤钦。
莫恃聪明成性卞,全凭学养化文深。
同僚直友如师事,长者仁言当座箴。
共沐朝廷培植厚,岂徒教习重词林。

初至虔州晤雪村,贻诗相慰,次韵和之 其一

清代· 刘绎

偏得乘风溯上头,屹然章贡耸城楼。
天怜垂老犹漂泊,地主因亲免泛浮。
彼岸可登思净土,中原回望入羁愁。
故人萍水嗟时事,投笔何期万里侯。

对紫薇花书感四首 其二

清代· 刘绎

画省从容岁月宽,清香燕寝昔凝欢。
花开花落枯荣感,年去年来冷暖叹。
虚白堂中春寂寞,软红尘里梦阑珊。
可怜颜色经时别,珍重秋来次第看。

和冯子良太守致仕次韵 其三

清代· 刘绎

仙凫初趁燕飞西,我正东归托荫栖。
桑梓春深常话旧,蓬蒿秋老尚留题。
晚来耐久惟裴魏,千里相思感吕嵇。
今日隐居求志地,不妨往事又重提。

刘凤台惠牡丹金橘并系以诗,依韵酬之①

清代· 刘绎

芳讯重来已隔年,香风触手展吟笺。
一枝远寄梅同使,四季恒春橘亦仙。
培植动关师友谊,留看犹望子孙贤。
阶前共愿荆枝茂,琼报深惭棣鄂篇。

钟福堂乡荐北上赋赠

清代· 刘绎

卅年期望困经生,始信文章老更成。
六七作才光世泽,十三科已见房行。
孟郊登第中年感,员俶升堂幼日情。
骏烈清芬儒族盛,犹将弈叶继家声。

何司直过访山庄

清代· 刘绎

故人良晤在春初,谈笑忘忧慰索居。
投辖幸留连日雨,披襟快读十年书。
愧无异样金针度,赖有良言药石储。
岂独料量身后业,子孙犹得沐芬余。

萧友松自京回,以近作散体文相质,喜其得事友之益,因以题赠

清代· 刘绎

才经泰岱涉黄河,眼界空宽感慨多。
博览古人期自得,盱衡世事欲如何。
还从阅历收心性,细验功夫赖切磋。
实地终须由近取,尘氛且息漫蹉跎。

壶园留别胡雪村,即送其计偕北上

清代· 刘绎

三载栖迟翰墨场,眼中云水洗湖光。
坐虽有席何曾暖,嫁是谁衣为底忙。
阅历自然增学问,遭逢原不尽文章。
要知汗简千秋业,著作应须到玉堂。

关于诗人

刘绎(1796年-1878年),字瞻岩。江西永丰人。刘绎少时即以文章闻名乡里,嘉庆二十二年丁丑,参加府、院试,补博士弟子员。道光十五年(1835年)状元(成为江西最后一名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道光十七年(1837年)以三品京堂的官衔任山东学政,督学时刻“劝课条规”。后以父母年迈乞归故里。在鹭洲书院及青原书院作主讲近三十年,主持白鹭洲书院十余年,坚持“默承渊源,推阐往绪,昌明正学,鼓舞善类,以省察躬行为本,经明行修为要”的办学宗旨。卒于清光绪四年,享年八十二岁。曾总纂《江西通志》、《吉安府志》, 著有《存吾春斋文抄》、《诗抄》、《崇正黜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