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侯亭、寿泉重游青原山① 其二

清代· 刘绎

祖关有界限东偏,圣域从新祀五贤。
顾我后来虚讲学,何人先悟竟逃禅。
尽容云懒看诸岫,长在山清羡此泉。
记得过桥曾待月,书声遥度一溪烟。

选拔揭晓,习婿纠卿报罢,诗以慰之 其一

清代· 刘绎

先声早已震雷同,拾芥微名到手空。
枉上十书成九转,翻因一篑弃全功。
顺风不信回飞鹢,过影何堪问去鸿。
叹息遭逢原数定,浮云都付有无中。

病腕 其二

清代· 刘绎

东涂西抹已年年,自苦无端转自怜。
换骨应将谋药石,磨人终竟付松烟。
何曾妄想三公梦,姑且安心一指禅。
世事漫矜工缩手,要须培养待仔肩。

羽可舍人寓居小斋旬余,赋此送别 其一

清代· 刘绎

百里家山几合离,相逢正是暮秋时。
鹗雕得路翔霄汉,鸥鹭忘机恋水湄。
席上剑酣奚藉酒,篱边花淡最宜诗。
人生欢会良难得,又过平原十日期。

登层山钟秀峰和羽可舍人韵

清代· 刘绎

芙蓉朵朵玉枝枝,真个层山山尽奇。
立我中峰双屐稳,看君绝顶角巾欹。
人家近在神仙洞,诗老高于太守碑。
莫怪登临惊众目,凤池客已鬓如丝。

《两世孝行录》,为观察王霞九前辈属题

清代· 刘绎

一编风雨正黄昏,掩卷长吁泪欲吞。
此事谁非人子职,百年难报昊天恩。
六章莪蓼同千古,两世楂梨自一门。
我愿挑灯钞万本,要留经义照乾坤。

五十初度赋怀四首 其三

清代· 刘绎

幽居抱膝自长吟,身世低昂感慨深。
有限百年惊夜漏,无成一事愧山林。
那能境顺都如意,不觉时艰易上心。
久与闾阎同乐苦,镜中渐见鬓霜侵。

送黄少农上舍还京① 其二

清代· 刘绎

丹桂根深待吐葩,弟兄才望在君家。
先鞭万里归蹄健,后会三年望眼赊。
山墅棋枰谁破敌,门墙衣钵正飞楂。
科名拾芥寻常事,好植庭芳蔚国华。

谢泰和令沈槐卿同年惠武山鸡 其二

清代· 刘绎

文山遥峙武山连,肯以宏才试小鲜。
地僻有灵禽亦异,官清无扰物皆仙。
何须鹤立矜群鸟,不信鸾栖屈大贤。
从此朝阳梧荫里,小窗报我一声先。

泳恩楼即目八首① 其四 三元楼

清代· 刘绎

鼎峙崚嶒映水湄,隔江相望感遥思。
从来气运关承启,岂独科名系盛衰。
一邑人文原有数,千秋际遇那能期。
再传我幸青云附,仰止高山敢自卑。

辛婿秉衡自沈阳赴京兆试,诗以寄怀

清代· 刘绎

万里秋风塞雁来,玉关路远紫骝开。
天涯心绪青云托,人事音书白发催。
未免有情儿女别,小相推让弟兄才。
会应快展摩天翼,盼得于飞衣锦回。

同侯亭、寿泉重游青原山① 其三

清代· 刘绎

重讯刘郎去后春,元都观里尚阴新。
黄荃过眼皆成画,阮肇同来倘有因。
满地晚花如待我,多情香草更留人。
片时且话三生石,何处能容半点尘。

关于诗人

刘绎(1796年-1878年),字瞻岩。江西永丰人。刘绎少时即以文章闻名乡里,嘉庆二十二年丁丑,参加府、院试,补博士弟子员。道光十五年(1835年)状元(成为江西最后一名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道光十七年(1837年)以三品京堂的官衔任山东学政,督学时刻“劝课条规”。后以父母年迈乞归故里。在鹭洲书院及青原书院作主讲近三十年,主持白鹭洲书院十余年,坚持“默承渊源,推阐往绪,昌明正学,鼓舞善类,以省察躬行为本,经明行修为要”的办学宗旨。卒于清光绪四年,享年八十二岁。曾总纂《江西通志》、《吉安府志》, 著有《存吾春斋文抄》、《诗抄》、《崇正黜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