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刚峰太守入京 其一

清代· 刘绎

暂向文峰结旧盟,又从字水挂帆轻。
岁寒松自干霄出,岭上梅还向日荣。
回首未能忘子舍,关心常觉有苍生。
此行正遇长风便,闻道天河已洗兵。

杨春墅明府复调署永丰,羽可舍人诗以寄慰,依韵和之即赠明府 其一

清代· 刘绎

几度瞻依会面难,每闻桑梓颂平宽。
露经野润犹含沃,风度花香尚未残。
民有天良知德化,政无地小要清官。
由来汉诏称循吏,只在无华课静安。

舒自庵刺史由德州荐升江南郡守 其一

清代· 刘绎

齐鲁循良属二州,碑从众口播庚邮。
廿年作吏仍儒者,几处逢人说故侯。
鹗荐秋高天鉴近,凤纶日下帝恩稠。
江南好景知无限,一路风声溯上流。

过层山访郭羽可舍人活秀园

清代· 刘绎

故人有约菊花开,已负花时共寿杯。
待雪君应迟客至,冲寒我竟入山来。
轩然大厦争林出,顿觉春风满座回。
不待登楼穷胜赏,草堂情味亦佳哉。

蔡芝铭惠菊并赠以诗

清代· 刘绎

重阳风雨接城闉,秋士关怀感令辰。
贫有山云偏赠我,瘦如篱菊尚依人。
相怜傲骨寒犹健,毕竟交情淡始真。
咫尺柴桑仍冷落,谁能送酒过东邻。

何龙两典试过访鹭洲,少年贵显,人争艳之,子畲太守因题楹以勖诸生,感而有赋

清代· 刘绎

萍踪偶尔聚芳洲,争羡神仙李郭舟。
士为文翁都雀起,人因卢肇识龙头。
升堂试仰前贤在,题柱须看太守留。
更有一言质吾党,勋名要向古人求。

重过干宅感怀二首寄示同人 其一

清代· 刘绎

生死交情二十年,不堪旧燕话堂前。
青山历历非无地,泉路茫茫欲问天。
四世六棺羁逆旅,千钧一发付哀弦。
亲朋散尽女媭在,凭仗宗支为斡旋。

挽皖抚程憩棠前辈 其一

清代· 刘绎

传闻六纛偃前麾,牛渚风寒鼓角悲。
两浙东西来暮日,大江南北去思时。
忠能报国亲应慰,世正需才帝用咨。
才是黑头公辅望,可堪傅说便骑箕。

符雪樵孝廉将之楚南,顺道过访,出近作并赠诗留别,即题以赠行 其二

清代· 刘绎

金风浩浩洞庭秋,磊落襟怀称壮游。
兰芷有情才子近,江湖此志古人求。
共期东野和声出,且喜南皮雅韵酬。
从此吟情应更远,登高正上岳阳楼。

又题《看剑图》

清代· 刘绎

结客多年鄙孟尝,闲情偶尔寄干将。
风尘未必无青眼,寒士从来有热肠。
天与神奇争变化,人能蕴藉敛锋芒。
平生佩服吴公子,肝胆千秋照夜光。

酬裘笙白孝廉、云浦上舍兄弟

清代· 刘绎

清华门望冠南州,兄弟才高五凤楼。
笑我山中才纵目,知君天外独昂头。
集成花萼双声合,思入云烟八面收。
大笔小窗惭未称,敢夸座上有枚邹。

陈情乞养纪恩二首 其二

清代· 刘绎

枝栖初许到蓬莱,子舍鸣珂特诏回。
三载奉舆经海岱,一家馨膳借楼台。
晚晴正好看归鸟,春露方浓感散材。
大造生成无近远,山中岁月要栽培。

关于诗人

刘绎(1796年-1878年),字瞻岩。江西永丰人。刘绎少时即以文章闻名乡里,嘉庆二十二年丁丑,参加府、院试,补博士弟子员。道光十五年(1835年)状元(成为江西最后一名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道光十七年(1837年)以三品京堂的官衔任山东学政,督学时刻“劝课条规”。后以父母年迈乞归故里。在鹭洲书院及青原书院作主讲近三十年,主持白鹭洲书院十余年,坚持“默承渊源,推阐往绪,昌明正学,鼓舞善类,以省察躬行为本,经明行修为要”的办学宗旨。卒于清光绪四年,享年八十二岁。曾总纂《江西通志》、《吉安府志》, 著有《存吾春斋文抄》、《诗抄》、《崇正黜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