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山中丞招饮节署,泛舟珍珠泉,并阅所藏古名人书画 其二

清代· 刘绎

银烛琼筵气正和,酒巡无数引香螺。
斜阳画帧青山暮,淡月纱厨古墨多。
醉眼有花偏占福,宦情如水不生波。
知公海岱收窗几,时取舆图手自摩。

酬徐同年荆山孝廉 其三

清代· 刘绎

频年乐育渐盈门,乡社瞻依俎豆存。
应有秀良烝野处,颇闻模范颂师尊。
文章端赖先民矩,教化还须我辈敦。
千载风流长俯仰,好从遗泽溯渊源。

赠邑侯冯子良大令 其二

清代· 刘绎

从来能吏孰如循,熟历人情事事真。
鸟雀自然门外静,儿童最觉道旁亲。
千家遍洒无声润,四野方行有脚春。
自采芳菲勤手植,满庭嘉荫一时新。

题蔡梅庵太史《韵香书室伴读图》

清代· 刘绎

纸窗竹屋耿寒灯,寂寞花光掩镜菱。
忍共寒衣抛白纻,可堪画饼说红绫。
名场春梦三年感,羁旅秋心一夜增。
回首蓬山人远隔,浔阳孤月照江澄。

散馆后请假南归,途中述怀四首① 其四

清代· 刘绎

早慰门闾望眼悠,好风天上送归舟。
彩衣新着花争艳,绫饼重圆月正秋。
长愿寿筵增鹤算,更从恩宴说鳌头。
毛生自有私心喜,为报君亲志待酬。

和马厚庵都转《乞病还山留别之作》次韵 其二

清代· 刘绎

府海经猷宦海中,三年盐策勇趋公。
频将利弊询官器,别有痌瘝验缿筒。
司马书存平准意,宏羊论岂治安风。
从来忠爱殷谋国,纵入江湖寄托同。

过泰安,崇雨舲太守以《和杨雪椒方伯雨中登岱诗》索和次韵 其四

清代· 刘绎

秀语吟来喜溢眉,山中怡悦白云资。
诗情清似风泉沁,民瘼殷于暑雨咨。
匠石搜岩惭我拙,仙都守土羡君宜。
登梯尚有重游约,要看东瀛日出时。

鹭洲书院即事四首① 其三

清代· 刘绎

道脉微茫亦可嗟,渊源洄溯正无涯。
须知伊洛承洙泗,直下姚江对白沙。
君看双流原合派,从来六籍统诸家。
主持前后惟贤守,不独名山胜水夸。

自登州至青州,重经潍水,招铭山明府邀游陈刘二家花园看牡丹,感而赋此 其二

清代· 刘绎

底事楼台问海滨,园亭聊复憩吟身。
絮萍处处如迎送,泥爪匆匆孰主宾。
种树我还殷后望,栽花君尚有余春。
临歧莫负扳条意,何日东来话旧因。

和章方报方伯,复有赠诗,依韵奉酬 其六

清代· 刘绎

此地从来属爽鸠,敢将醉眼小齐州。
人情云幻如楼市,宦海风多仗楫舟。
客燕易秋思故国,宾鸿何处问沧洲。
模山范水酬知我,安得长追杖履游。

赠南安太守吴子苾同年 其一

清代· 刘绎

蓬瀛清望旧门风,著作才高政理通。
人比梅花还觉瘦,心如冰鉴本来空。
觐天面目书生在,易地声名父老同。
赋手当时推第一,果然治行属吴公。

和杨雪椒方伯同集爱山中丞署斋即景次韵,并呈中丞 其一

清代· 刘绎

喜陪欢宴共联珂,水阁春融静不波。
到眼山川齐鲁近,关心民物范韩多。
筵开令节宜文酒,客有深情寄咏歌。
如此时清风景好,花前尽日饮醇和。

关于诗人

刘绎(1796年-1878年),字瞻岩。江西永丰人。刘绎少时即以文章闻名乡里,嘉庆二十二年丁丑,参加府、院试,补博士弟子员。道光十五年(1835年)状元(成为江西最后一名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道光十七年(1837年)以三品京堂的官衔任山东学政,督学时刻“劝课条规”。后以父母年迈乞归故里。在鹭洲书院及青原书院作主讲近三十年,主持白鹭洲书院十余年,坚持“默承渊源,推阐往绪,昌明正学,鼓舞善类,以省察躬行为本,经明行修为要”的办学宗旨。卒于清光绪四年,享年八十二岁。曾总纂《江西通志》、《吉安府志》, 著有《存吾春斋文抄》、《诗抄》、《崇正黜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