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长春寓葵园中同住为苕雪夬庵及农先识先灼先弟君适表侄儿子邦直

清代· 陈曾寿

故人兄弟得连床,强半征鸿聚作行。分得开颜忘戚戚,因何失志转伥伥。

閒行不碍荒园小,旅食惟知白日长。学道无成世缘减,欲凭何事掩悲凉。

寄怀巩庵清华园 其一

清代· 陈曾寿

帘深毡拥入严霜,一夕怀人古月堂。散步长廊多落叶,挟书讲舍易斜阳。

园中水木凭谁记,别后须髯应更长。

细数欢悰已陈迹,问君何寄慰萧凉。

来山中不得往游诸胜闷坐简散原先生

清代· 陈曾寿

残生万兀愁相见,未合寒山照独吁。敢望乖崖分洞壑,聊殊绛县在泥涂。

云封狮口樵初断,冰薄龙潭涧欲枯。剩得微吟安乐法,多时雪桧已模糊。

与啸麓谈鄮山阿育王寺之胜啸麓为之神往有诗余更和之

清代· 陈曾寿

劳生念念馀尘土,笑口为君说鄮山。睡起随参香殿上,饭馀无事古松间。

寒宵雪密茶初熟,精舍兰开衲未还。无用苓蔘治幽痗,深心回向一开颜。

育王寺豆粥甚美与西山戒坛寺稷粥可称双绝

清代· 陈曾寿

育王寺里分豆粥,何似戒坛风味新。傥入山中径披薙,真能康济自家身。

周念衣约游洪山不果枉赠一首次韵留别

清代· 陈曾寿

年前料量千回意,袖手笼寒及暮春。向晚落花看更急,将行纵酒莫辞频。

远山孤塔千寻梦,宿雨寒蕉一个身。栏榭曲幽閒亦好,郊原浩荡付何人。

为王病山侍郎作飞乌山馆图并题

清代· 陈曾寿

家住江源行入海,壮游昔有眉山苏。却登金山望乡国,夜江光怪惊栖乌。

高才盛年世清宴,归山誓水宁非诬。多难方知太平好,或出或处皆裕馀。

明季流寇祸至烈,易堂尚可安琴书。团瓢历历七十二,即今何地容潜夫。

天遗地孑几耆老,削迹夷市蜷穷庐。神州莽莽塞荆棘,三湘百粤无完区。

引绳而绝必有处,激发祸始钟巴渝。势劫驯良化豺虎,闭关猛噬安逃逋。

中江老人发过耳,家屯与国齐疮痡。十年千忧犯真宰,白头形影酬羁孤。

相过朱王慰朝暮,濡沫那得忘江湖。

覆舟之山渺天际,??万众真为鱼。千重万掩愁肺腑,溅泪惊心空友于。

眼穿望断归不得,偶观画稿疑乡闾。何时闻雁空泠峡,且视飞鸟山馆图。

八声甘州 十月返湖庐,晚菊尚馀数种,幽媚可怜。

清代· 陈曾寿

慰归来岁宴肯华予,寒芳靓幽姿。剩青霞微晕,残妆乍整,仍自矜持。

休更销魂比瘦,惆怅易安词。洁白清秋意,九辨难知。

我是辞柯落叶,任飘零逝水,不忆东篱。早芳心委尽,翻怯问佳期。

看灯窗、疏疏写影,算一年、今夜好秋时。平生恨、尽凄迷了,莫上修眉。

寄怀巩庵清华园 其二

清代· 陈曾寿

腐儒生计破天悭,行乐端能出冷閒。酒渴盘空煮秋菊,灯残风吼画寒山。

绝怜一载同形影,似与孤云共往还。扰扰京华冠盖尽,不须憔悴损离颜。

和乙庵师二首并简愔仲 其二

清代· 陈曾寿

寂寞吴趋曲,凄凉越绝篇。群迷塞蚩雾,短景促羲鞭。

意钓连江海,天游阅岁年。枫香起沉滞,端望玉堂仙。

辛亥八月十一日生日感赋 其二

清代· 陈曾寿

徒负生平友与师,心惭地下傥能知。积愁自笑蜉蝣世,逐序空吟草木诗。

四海惊尘多难日,百年清夜独醒时。劳生世味捐都尽,腐鼠相猜更不辞。

次韵病树赠别

清代· 陈曾寿

相依一百五十日,寒暑雨风都未知。得见暂轻赍志恨,何修能慰再来期。

平生有泪惟自咽,一往无言安用诗。愿学湘乡养生诀,瞢腾中酒似婴儿。

关于诗人

陈曾寿(1878~1949)晚清官员、诗人。字仁先,号耐寂、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人,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