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黄河自宁夏达包头镇舟行杂咏 其二

清代· 俞明震

日落长城窟,悲风起贺兰。草肥知马健,地僻引渠宽。

石色天西尽,人心乱后看。无为怨回纥,生事日千端。

待寄师不至留居山中七日 其二

清代· 俞明震

百转通灵境,云阴隔翠层。蹉跎吾到海,苍莽汝为僧。

古树忘枝叶,群峰自爱憎。偶然会名理,何用说传灯。

登狼山

清代· 俞明震

独抱沉忧向沧海,且登孤塔送斜晖。回看城郭依依在,剩觉江山种种非。

断港烟昏潮暗上,诸天风定鸟高飞。哀时别有人天感,一笑相忘立钓矶。

寒食日续游用前韵

清代· 俞明震

病起逢寒食,春从寂寞偿。酒边双鬓改,花底一星藏。

送日更谁待,闻歌聊复狂。高谈破蒙翳,微月在溪堂。

甲辰六月十六日登天童山访寄禅长老不遇留赠二首 其二

清代· 俞明震

人世至今无可说,相逢端合话来生。交空四海公垂老,愁入深山雨易成。

料得归来应有泪,不因禅定便无情。华严法界人能到,容我蹉跎听梵声。

癸丑除夕旅居上海

清代· 俞明震

腊尽知何世,称觞笑比邻。计年仍此夜,送老又明春。

入市忘新历,无家作幸民。未成浮海愿,灯火认迷津。

丁巳除夕

清代· 俞明震

一鬨真成醉,残年事可哀。更无馀日待,谁遣早春来。

汉腊存刍狗,深杯忆旧醅。风枝见栖鸟,为尔一徘徊。

登狼山 其二

清代· 俞明震

山后疏林风日幽,山前奔浪接天流。情难自遣登楼好,生本无涯到海愁。

旦暮承平容小隐,英雄刍狗有千秋。人间散漫成今古,了却闲身尽白头。

游半山亭

清代· 俞明震

偶然占一壑,事过如秋烟。如何此亭名,千载惟公专。

后人惜古意,添筑屋数椽。上结云作顶,下借石为阑。

渡叶宁知数,藏山无碍宽。一朝搆兵火,瓦落如奔泉。

凄凄雾中眼,误作台城看。此邦多丧乱,好春无百年。

幽草胜花时,此恨公能传。我身如独树,不死常兀然。

不见绿阴底,破网蛛丝牵。洁身远蚯蚁,那复计孤悬。

岁暮园居杂感 其一

清代· 俞明震

渐喜知闻断,閒门各一天。还家仍独客,乱世有馀年。

畦菜经霜碧,江鱼入市鲜。老夫唯果腹,无酒亦陶然。

湖居与仁先结邻赋呈四首 其一

清代· 俞明震

世转无穷境,人生有收束。老寻湖上庐,沧桑了无触。

一篱分割据,图史罗百族。借君寒菜畦,画此井田局。

我自娱寂寞,君还课耕读。童稚禀礼法,山水含亲睦。

晨炊松柏香,书声过墙屋。日脚淡厨烟,饭熟书还熟。

此是承平声,念之泪盈掬。汶汶五十年,旧梦今可续。

小学堂歌

清代· 俞明震

传闻四境内,私塾尽改良。入城吞声哭,听我歌学堂。

古祠蔽风雨,门额书皇皇。中庭有偶像,教室设两厢。

童子颇活泼,鱼贯而雁行。亦有四五辈,面目渐老苍。

乱发垂过耳,垢腻无完裳。列坐乃凌乱,争就檐隙光。

讲师入讲席,气静声不扬。面壁写粉字,古语连篇长。

就中一老儒,口说颇精详。因授读经课,为讲达孝章。

若者天子孝,若者诸侯王。群儿互耳语,或但两目张。

朦然又移晷,咳唾如沸汤。吁嗟十年内,此事讵可商。

我闻东西国,校舍周穷乡。儿童心理学,何以基富强。

此意难具陈,请君学牧羊。牧羊得羊性,三百无相妨。

人人有子弟,谁家无爷娘。蒙养须及时,愿与重较量。

关于诗人

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又字启东,号觚庵,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斗门,生于湖南。光绪戊子(1888年)科举人,官至甘肃提学使。入民国,为肃政史,谢病归隐杭州西湖。明震工诗,吟甚苦,自言成一诗或至终夕不眠,甚且病眩,故所作不多。所著《觚庵诗存》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