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溪归泛舟湖上晚景奇绝和散原作

清代· 俞明震

西溪暝烟送归客,艇子落湖风猎猎。芦花浅白夕阳紫,要从雁背分颜色。

颓云掠霞没山脚,一角秋光幻金碧。欲暝不暝天从容,疑雨疑晴我萧瑟。

忆看君山元气中,沧波一逝各成翁。请将今日西湖影,写入生平云梦胸。

萍乡泛舟至渌口道中作 其一

清代· 俞明震

春华不相待,烟草自萋萋。一棹入溪曲,乱云啼竹鸡。

归途如梦觉,山影向人低。落日亭亭下,无愁意亦迷。

登葛岭初阳台

清代· 俞明震

朝寻外湖山,暮踏里湖月。烟水小朝廷,南渡君臣热。

湖山非霸图,代谢同驹隙。至今葛岭旁,蜃楼幻金碧。

今日天气寒,凭高风猎猎。钱江背城去,团团一湖白。

从知止水清,不共惊涛没。悠然物外身,眼底惟秋色。

雁背看斜阳,霜天下红叶。莫问半閒堂,草间鸣蟋蟀。

甲午天津杂感和姚慕庭先生原韵 其六

清代· 俞明震

诙诡人间世,雏夷发尽青。愤时终自放,庄语待谁听。

兵气缠蜗角,天声戴鹤翎。仙人缈瀛海,如我五霞軿。

甲午五月天津感事诗和慕庭先生韵兼示朝鲜使者 其三

清代· 俞明震

飘忽看生事,无端泣路人。悬灯愁照海,收网劝垂纶。

恻恻思全盛,依依望重臣。风云悲郁律,愁见九方歅。

晚泊鸭栏矶

清代· 俞明震

一灯红起寒流外,身世无端接混茫。不信星辰随地转,独怜鸿雁入天荒。

雄风作势吞云梦,清角流哀下岳阳。远望低吟总无奈,中原落日即沧桑。

渡黄河西岸行万山中

清代· 俞明震

积土如穹庐,叠石如夏屋。落日如车轮,奔驰入荒谷。

风含万里声,草无一寸绿。人言开辟时,地水相抵触。

至今水裂痕,纵横贯山腹。山腹俯千寻,其下窈而曲。

当年海底形,一一森在目。昆崙西来脉,矫若龙蛇伏。

积气尽东趋,尾闾成大陆。神功不到处,留此鸿荒局。

八月雪花飞,高峰削寒玉。盘天入泱莽,度地有盈缩。

欲穷变化根,心远境转促。翻羡北窗人,卧游一丘足。

登厦门南普陀和易实甫原韵乙未

清代· 俞明震

登临初见海嵯峨,回望神州感逝波。坐久自疑趋大壑,再来应恐泣磐陀。

愁边草树天风急,泪眼乾坤落照多。今日五洲成大梦,独留残梦在岩阿。

待寄师不至留居山中七日 其一

清代· 俞明震

此来真隔世,了了悟初心。入谷窥天近,因松坐雨深。

秋蝉悲旦暮,山鸟课晴阴。好景无真相,君听流水音。

剑臣雨中过觚庵留二日

清代· 俞明震

与子廿年交,冠裳弄恢诡。动驰身外名,妄念参悲喜。

真到天地翻,相看只如此。出世岂空言,吾庐枕秋水。

愧无辟谷方,炊烟时一起。等身若众木,回心向初地。

始知寂寞中,无惧亦无悔。山鸣暮雨深,秋光在灯底。

了了去来今,悠悠吾与子。隔水倘结邻,云山从此始。

晓发铜青峡望贺兰山绕河套北行

清代· 俞明震

入塞复出塞,黄河如奔马。捩舵贺兰山,谁是重来者。

一发见中原,惝恍泪盈把。沙飞万里黄,月出半轮赭。

况闻宁夏乱,战血膏原野。遗黎对鸣咽,一去吾宁舍。

极目断冰流,鹰边辨庐舍。行役但悄悄,人烟渐清暇。

野旷驼为城,屋低泥作瓦。不知春几时,寒日垂垂下。

游花坞至白云堆僧舍午饭

清代· 俞明震

春山无尽藏,有云自深曲。随处著茅庵,窅然寄心目。

云根函一窗,万竹深如束。日午云不归,浓阴补山绿。

净理不可举,钟声来断续。孤筇身外身,幽往迷前躅。

檐隙坐相忘,春去了无触。古佛野僧旁,茶香饭初熟。

一饱不愿馀,人生几陵谷。

关于诗人

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又字启东,号觚庵,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斗门,生于湖南。光绪戊子(1888年)科举人,官至甘肃提学使。入民国,为肃政史,谢病归隐杭州西湖。明震工诗,吟甚苦,自言成一诗或至终夕不眠,甚且病眩,故所作不多。所著《觚庵诗存》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