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吴俨
不写褒公与鄂公,却来吴下写吴翁。衰容老眼都相似,独不能摸左耳聋。
白发新封谏议归,山林岩壑尽光辉。长溪水落滩声静,远岸秋深树影稀。
双旆清风迎紫诰,满船红日照斑衣。天恩浩荡应难报,早遣仙郎侍琐闱。
孰移龙尾晋陵来,风卷波涛翠作堆。高树恍疑为象管,薄云遥认作松煤。
春泉不洗千年垢,秋藓常封数尺台。形胜眼前人未识,久藏榛莽待君开。
斋阁东西各一方,燔柴同见烛天光。南郊本为苍生祷,东作先祈百谷穰。
随世功名成潦倒,应人文字恨劻勷。洛阳尽是红尘地,不信香山独不忙。
散地偏宜著菲才,清时谁合过江来。庭前趁雨移松柏,屋后先秋去草莱。
纪德谩寻前代石,读书还忆旧时台。故人相去无多路,时见虹光烛上台。
白发瀛洲第一仙,王堂閒暇日如年。文兴六一将衰后,易究乾坤未画前。
武帝不知颜驷老,汉廷偏让贾生贤。可怜才大终难用,禄薄无由满二千。
每读新诗意戄如,虹光连夜贯吾庐。山东群盗无宁日,海内何人有定居。
三尺尚存腰下剑,一编不废案头书。高轩来日能相过,玉屑霏霏听绪馀。
去冬天苦寒,平地一尺雪。长安百万家,十五告粮绝。
谁起刘司徒,慰此民望觖。莫学谢东山,令我心愁结。
古寺遥看入碧空,竹间石径暗相通。九重宫阙云霄里,千里山河指顾中。
地迥自应消暑气,树高偏易起秋风。翠微旧址今安在,不用殷勤问远公。
懒向东风看落花,筠笼摘草戏相誇。欲寻指佞兼醒醉,直造山巅与水涯。
色弄青红根可辨,味分甘苦性应差。莫因今日儿童戏,便作神农注疏家。
当门乔木碧千寻,一卷先天万古心。设帐马融无伎乐,传经刘向在山林。
堂前弧矢春生影,花㡳壶觞夕借阴。千里凤雏来献寿,居家何必积黄金。
吴俨(1457-1519),字克温,号宁庵,南直隶宜兴县人(今江苏宜兴)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正德二年(1507),忤刘瑾被夺职。刘瑾败,吴俨复官历礼部左、右侍郎。正德十一年,进南京礼部尚书。正德十三年,吴俨率大臣上疏谏阻武宗北游宣府、大同。正德十四年五月初十日卒于位,年六十三,赠太子少保,谥文肃。有《吴文肃公摘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