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山衡阳跃马图和须溪韵

元代· 刘诜

将军紫绶驰燕然,丞相白发祁山前。重瞳悲歌泣虞美,伏波眼穿鸢堕水。

英雄相望千万年,西风荒草迷五原。延秋王孙折金鞭,女墙明月铜驼门。

衡山春浓风日好,紫缰电转人未老。岂知蹶块追海横,海天如雪狂澜倒。

玉楼十二春衣妍,流云却月争取怜。落花金谷独一死,苍旻不语丹心传。

刘家的卢空识意,金粟龙媒俱久逝。少年相对那得知,掩图醉倚南风睡。

石洞杂赋三首 其一 石洞

元代· 刘诜

蜿蜒辞夷皋,迢递陟穹巘。绵绵千万峰,苍秀入遥见。

既疲犹穿云,小息仍下阪。崎岖到祠庵,高桧挂日晚。

人家绕稻田,窅然复平远。园庐接烟火,篱落散鸡犬。

虽知非仙源,谅亦乐农畎。卜居兹未能,抚景徒缱绻。

赠胡履平偕克有之兴国

元代· 刘诜

主宾二美古称难,笑语轻舟十八滩。幕有仁言官政善,士从知己旅怀宽。

文章不肯时科试,山水元须胜士看。想见郁孤吟赏旧,渚烟汀树满毫端。

八月四夜闻微雨

元代· 刘诜

梦觉有奇事,淅沥高瓦鸣。焦枯岂云润,且欣闻雨声。

秋稻既无及,蔬麦犹可耕。侧耳恐复止,愿望深中情。

向来春夏交,流潦高入城。秋旱理宜有,天道良难平。

大钧转万物,旋斡势孔轻。仙瓢贮海水,安得尽注倾。

赋杜氏秋晚红梅用友人韵

元代· 刘诜

君不见绿珠吹笛意态閒,画楼百尺垂阑干。红妆千年不复识,今日忽见春风村。

又不见景阳丽华唱璧月,酡腮半露钿花繁。酒酣妙舞未肯散,一笑婉娩宫井寒。

馀妍尚可眩一世,绿空化尽难为完。坐令前身白玉质,施朱作艳娇能言。

颇疑守宫点臂痕不灭,又疑如意伤颊血未乾。凄风澹月疏竹外,幽香著客能返魂。

同根霜雪魁百卉,未有早秀争秋兰。煌煌庭院生晓色,一树变作扶桑暾。

我欲呼坡仙,叩门共醉诗清温。我欲唤东野,长安一日走马看。

向来酒禁今已释,莫遣顷刻无罍尊。

和罗起初观校场剪柳

元代· 刘诜

治世衣冠立九天,将军语勇尚欣然。元戎拥帐孤罴兀,万众围风一骑先。

三箭髇鸣军尽贺,两行柳断目无全。鼓收人散成亏远,惟有牛羊纵满阡。

青玉案 和友人寿席

元代· 刘诜

春来十日春多少。扶路金钗试灯早。旋剪寿幡飞蝶小。

东家垂柳,西家明月,风物年年好。

种桃三千今馀九,谁道桃花笑人老。万事浮云如过鸟。

浣溪佳句,柴桑新酒,天地何时了。

题杨补之梅

元代· 刘诜

补之之梅不易作,况乃藏自澹翁阁。澹翁千载忠,补之一世雄。

元气擘裂乾坤冬,开卷洒然见二公。孤山之月罗浮风,淡云万古吹不融。

黑埃黯惨翠羽失,小窗滉瀁重湖东。尘心萧萧淡若水,卧看青天露如洗。

饮罢偶赋

元代· 刘诜

雨中箫鼓满山城,节序偏供感慨增。贪听清歌行美酒,不辞白发看华灯。

粉登夏果明群璧,菜挟春风响碎冰。却忆去年山水夜,笼纱醉踏雪棱层。

文江同诸公晚步

元代· 刘诜

意登何须高,一览万象足。大江绕孤县,草木入汇澓。

东山走虬龙,出没献所伏。晚晴天气正,新月映江渌。

徘徊数过舟,上下有迟速。是时清霜初,木落粳稻熟。

平田见沟塍,荒野纵牛牧。天时既已丰,世运或可复。

陋邦亦何为,巨镇今所独。遥闻郅都鹰,郡邑所侧目。

西乡瞰官涂,亦或理逃屋。苟安傥可期,未敢责深欲。

园亭夜饮

元代· 刘诜

酒酣爱花香,三嗅餐欲既。春风心骨软,狂歌发永欷。

却念坐间人,谁共此时意?

送刘玉成之杭

元代· 刘诜

钱塘之景天下无,我昔未游知画图。吴山阑槛神仙壶,沙河灯火锦绣衢。

四城翠翘上灵隐,万象画舫游西湖。孤峰梅花白雪庐,大堤杨柳黄金株。

百年风物未尽改,游子那得闻其初。钱王觚棱堕秋芜,赵家宫殿佛鼓喧朝晡。

西风吹潮落越峤,夜角呼月沈姑苏。刘郎妙趣世希有,五色灿烂披珊瑚。

请君一往览古昔,酹以千斛之酒鹅黄酥。写以文考赋鲁城之笔千万字,吹以东坡吊孟德之箫声呜呜。

归来锦囊压蹇驴,与君共簸明月珠。

关于诗人

刘诜(1268—1350)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