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中老人语

元代· 刘崧

山下新亡恶少儿,林间挟弹少来时。昨朝鹳鹤争飞过,定结春巢向近枝。

题松下行吟图

元代· 刘崧

松下行吟者,翛然不可呼。影临秋水迥,兴与暮云孤。

石角栖书帙,花阴散酒壶。青山招隐去,应是笑泥涂。

寄王希颜二首 其一

元代· 刘崧

故人哭母南归后,闻在云居湖水西。綵服凄凉悲日暮,素冠欹侧任风低。

山中驯鹿时时见,林上慈乌夜夜啼。丘垄旧栽松树子,秋来应得与人齐。

登白石塘高峰三首 其三

元代· 刘崧

金华金华相望高,城中秋树见毫毛。武山云气长来往,只驾仙人皮与陶。

八月枉希颜王孝廉自大唐别业相见靖安县中辱赠长句甚慰旅怀临别赋此

元代· 刘崧

往与君别者,乃在南平州。此日复可惜,送君溪上头。

子留未五日,我客已一秋。感子远来意,中情甚绸缪。

此邦邻新吴,山水亦颇幽。县中数百家,青峰映朱楼。

其木杂杞漆,其果多枣榴。土沃饶桑麻,阴阴夹良畴。

近县十馀里,负贩亦易求。公庭草如戟,其俗自不媮。

人言淳雅风,可以齐鲁邹。矧我之所主,读书皆好修。

开轩爱敬客,秩秩叙献酬。亦有二三友,志合而道侔。

共言吾子来,得以奉嬉游。况当八月交,大火西南流。

山蝉夜中起,黄鸟啼青楸。便当蹑短屐,从尔陟林丘。

西寻桃源溪,卧云石龙湫。低头饮美酒,万事吾何忧。

此意谅所悉,宣摅在朋俦。翩其食场驹,歘去乃不留。

回风捲行迹,我思实悠悠。脱叶鸣岛沙,行云递中州。

磬折长林下,踯躅广道陬。常时恣言论,及此郁不抽。

盈盈目中泪,望子河之舟。子归大塘里,偃息得所休。

濯足坐垂钓,短衣行跨牛。田翁与稚子,相见何油油。

视我远亲故,兀如鹰在鞲。沧江渔樵具,何以为远谋。

平生四海志,不直千金裘。圣贤诫谅直,庶用寡悔尤。

感君昔赠章,慷慨契所投。

题杨补之六七十岁时所画渊明像并写归去来辞后

元代· 刘崧

长怜放笔写梅真,何幸披图识故人。晚岁亲临欧褚法,清风却扫宋齐尘。

杖藜独去斜川晚,野服微吟五柳春。尚友交情千载上,为公再拜一沾巾。

奉题王氏勤有书堂十四韵

元代· 刘崧

朱雀桥边燕子飞,故家文物重京畿。华堂高敞青霄近,此老风流白发稀。

门引秦淮春水绿,窗含勾曲晚烟微。席间上客千金剑,庭下佳儿五綵衣。

坐拥词林分旖旎,行缘艺圃袭芳菲。书联缃帙文韬锦,轴散牙签字刻绯。

阆苑花明千琬琰,海门月照万珠玑。芸房剔蠹风初定,草閤囊萤露未稀。

一息故应存夜气,分阴还自惜春晖。琢磨拟并荆人璞,累积何惭乐妇机。

舒卷长怀吾道在,研钻莫遣壮心违。极知力穑功相近,转觉嬉游事总非。

学习可忘飞振振,趋程好在策騑騑。公侯必复非难事,贤圣由来此共归。

题沈子仁青山白云图

元代· 刘崧

野桥流水乱浮花,深巷垂杨浅荫沙。祗恨小船呼不应,隔江茆屋似吾家。

度三华飞仙桥因忆往年同游者

元代· 刘崧

步转危桥入紫烟,曾登绝顶望飞仙。五人同赏今谁在,试数重来十五年。

过小孤山

元代· 刘崧

万丈临无地,苍然不可攀。九江争赴海,一柱独当关。

水族朝珠阙,仙娥拥翠鬟。平生登览兴,及此慰南还。

蓟丘墨竹歌为克隽李兵曹赋

元代· 刘崧

蓟丘墨竹妙天下,海国中州重声价。事往云流五十年,孙子兵曹更潇洒。

昨来相见浑河东,身骑官马行匆匆。从君早怀壮士志,将命绰有前贤风。

当家谱竹精形类,倾轶湖州出清致。缣绢磊落动千古,翰墨晶荧照三世。

自云真迹世已讹,后来作者俱不多。空庭月落见修影,绝壁秋风闻振珂。

我家江南竹林里,与竹同游同卧起。一从北向感飞蓬,却爱横梢写生纸。

划纸落笔生萧骚,秀色娟娟真凤毛。蓟丘风节慎操励,看尔腾踔青云高。

将入富田过深溪闻康山长宗武以视亲药留义山堂不果访赋诗奉寄

元代· 刘崧

暮入深林路欲迷,还闻藜杖出山西。亲庭药裹应常问,仙馆松醪得共携。

落日横江惊虎斗,残星隐树听乌啼。相看去住成愁绝,犹拟追寻过别溪。

关于诗人

刘崧(1321—1381)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