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五首 其五

元代· 戴良

露下碧梧秋气深,天时人事共萧森。海流不尽衰年恨,节序祇添故国心。

千里还家知几日,十年逃世至于今。芳尊美酒无人共,安得愁中满意斟。

永乐寺观先师柳公三大篆及诸石刻泫然赋此

元代· 戴良

舍舟遵微行,振衣游净域。
谁知登眺初,已动存没忆。
大篆揭巍堂,古句刻贞石。
辞翰固留今,身世悉成昔。
筠绿雨新霁,山寒窗易夕。
方怀露电悲,何有林泉适。
出睹阶上苔,一是旧形迹。
我心如涧水,欲流翻震激。

和沈休文双溪八咏

元代· 戴良

解珮去朝市,朝市路已迷。
敢冀恩私被,但嫌朋好暌。
彼谗起青蝇,我行玷白圭。
寸心幸能亮,微命不终乖。
及今去青琐,何日瞻泰阶。
荒服固云忝,是道谅亦迷。
安得同志士,三叹写余怀。¤

看松庵

元代· 戴良

结搆在中林,林木何离离。檐隅耸乔干,庭际俯樛枝。

蜿蜿鹿尾扬,矫矫龙形垂。稠阴暗轩户,积髓滑阶基。

美人游未还,素心适在兹。岂不念封植,无由敦佳期。

岱畎称夏书,徂徕咏周诗。屈身古则然,违志今岂非。

急雪交横至,严飙左右吹。所贵贞白质,不为寒岁欺。

立秋日言怀

元代· 戴良

六龙不可顿,四序忽复移。气变感人心,怆然已秋时。

池荷挺素质,园葵晔芳蕤。岂无一日好,不久还当衰。

览物惜年迈,抚景伤志违。日暮坐空堂,此怀当告谁。

和陶渊明杂诗 其五

元代· 戴良

秦灰未遽冷,于古何所稽。前行有衢路,往往变岩崖。

我来一问津,感叹伤人怀。是道在天地,大可六合弥。

诸儒拾煨烬,破裂日愈离。遂令高世才,放荡莫控羁。

时无洛中叟,此事谅终亏。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八

元代· 戴良

大男逾弱冠,初尝传一经。小男年十三,玉骨早已成。

亦有两女子,家事幼所更。女解事舅姑,男可了门庭。

悉如黄口雏,未食已先鸣。此日不在眼,何以慰吾情。

入湖源

元代· 戴良

榜舟渡长浦,搔首望遥山。西界出吴道,东临入越关。

到家谅匪远,跋马势不前。怀禄吾岂敢,行路古所难。

独有山上云,既出复知还。

鸿雁生塞北行

元代· 戴良

鸿雁何从来,千里度江湘。当春既北飞,涉秋复南翔。

岂不念乡塞,所至逐炎凉。客子别家久,遥遥征路长。

朝游齐鲁国,暮行吴越乡。何思拔泰茅,惟忧系否桑。

壮心移岁华,徂貌委年霜。蓬飞绕本根,蕖落恋旧房。

此邦虽乐土,故乡焉可忘。

访杨季常于陈山回途有述

元代· 戴良

为忆幽人八十馀,片帆来访水南居。已知扬子门多酒,谁信冯驩食有鱼。

一代定归名士传,百篇真授伏生书。前朝人物今无几,猎罢犹堪载后车。

咏怀三首 其二

元代· 戴良

庭前两奇树,常有好容色。年年遇霜雪,谁谓寒可易。

大道久已丧,末路多凉德。狐裘已适体,谁念寒涂客。

古有延陵子,使还过徐国。徐君骨已朽,信义逾感激。

解剑挂高树,至宝非所惜。此士难再逢,四顾吾何适!

和陶渊明杂诗(六首。以下《越游稿》)

元代· 戴良

大钧播万类,飘忽如风尘。
为物在世中,倏焉成我身。
弟兄与妻子,于前定何亲。
生同屋室处,死与丘山邻。
彼苍无私力,宵尽已复晨。
独有路旁堠,长阅往来人。¤
关于诗人

戴良(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