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奉呈门下武相公中书郑相公

唐代· 吕温

禁门留骑吹,内省正衣冠。稍辨旂常色,尚闻钟漏残。

九天炉气煖,六月玉声寒。宿雾开霞观,晨光泛露盘。

致君期反朴,求友得如兰。政自同归理,言成共不刊。

准绳临百度,领袖映千官。卧鼓流沙静,飞航涨海安。

尽规詶主意,偕赋代交欢。雅韵人间满,多惭窃和难。

病中自户部员外郎转司封

唐代· 吕温

羸卧承新命,优容获所安。遣儿迎贺客,无力拂尘冠。
偃仰晴轩暖,支离晓镜寒。那堪报恩去,感激对衰兰。

题石勒城二首

唐代· 吕温

长驱到处积人头,大旆连营压上游。
建业乌栖何足问,慨然归去王中州。
天生杰异固难驯,应变摧枯若有神。
夷甫自能疑倚啸,忍将虚诞误时人。

衡州夜后把火看花留客

唐代· 吕温

红芳暗落碧池头,把火遥看且少留。
半夜忽然风更起,明朝不复上南楼。

道州郡斋卧疾寄东馆诸贤

唐代· 吕温

东池送客醉年华,闻道风流胜习家。
独卧郡斋寥落意,隔帘微雨湿梨花。

回风有怀

唐代· 吕温

银宫翠岛烟霏霏,珠树玲珑朝日晖。
神仙望见不得到,却逐回风何处归。

道州奉寄襄阳裴相公

唐代· 吕温

悠悠世路自浮沉,岂问仁贤待物心。
最忆过时留宴处,艳歌催酒后亭深。

吐蕃别馆和周十一郎中杨七录事望白水山作

唐代· 吕温

纯精结奇状,皎皎天一涯。玉嶂拥清气,莲峰开白花。
半岩晦云雪,高顶澄烟霞。朝昏对宾馆,隐映如仙家。
夙闻蕴孤尚,终欲穷幽遐。暂因行役暇,偶得志所嘉。
明时无外户,胜境即中华。况今舅甥国,谁道隔流沙。

偶然作二首

唐代· 吕温

栖栖复汲汲,忽觉年四十。今朝满衣泪,不是伤春泣。
中夜兀然坐,无言空涕洟。丈夫志气事,儿女安得知。

喜俭北至送宗礼南行

唐代· 吕温

洞庭舟始泊,桂江帆又开。魂从会处断,愁向笑中来。
惝怳看残景,殷勤祝此杯。衡阳刷羽待,成取一行回。

读小弟诗有感,因口号以示之

唐代· 吕温

忆吾未冠赏年华,二十年间在咄嗟。
今来羡汝看花岁,似汝追思昨日花。

道州城北楼观李花

唐代· 吕温

夜疑关山月,晓似沙场雪。曾使西域来,幽情望超越。
将念浩无际,欲言忘所说。岂是花感人,自怜抱孤节。
关于诗人

吕温(771~811) 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济市)人。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