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举人歌行卷

唐代· 贯休

厚于铁围山上铁,薄似双成仙体缬。蜀机凤雏动蹩躠,
珊瑚枝枝撑著月。王恺家中藏难掘,颜回饥僝愁天雪。
古松直笔雷不折,雪衣女啄蟠桃缺。珮入龙宫步迟迟,
绣帘银殿何参差,即不知骊龙失珠知不知。

赠杨公杜之舅

唐代· 贯休

分尽君忧一不遗,凤书征入万民悲。风云终日如相逐,
雨露前程即可知。画舸还盛江革石,秋山又看谢安棋。
谈谐尽是经邦术,头角由来出世姿。天地事须归橐籥,
文章谁得到罘罳.扣舷傍岛清吟健,问俗看渔晚泊迟。
霞影满江摇枕簟,鸟行和月下涟漪。周秦汉魏书书在,
麟凤龟龙步步随。金殿恩波将浩浩,圭峰意绪谩孜孜。
郡中条令春常在,境外歌谣美更奇。道者药垆留要妙,
林僧禅偈寄相思。王杨卢骆真何者,房杜萧张更是谁。
应念衢民千万户,家家皆置一生祠。

桐江闲居作十二首

唐代· 贯休

木落雨翛翛,桐江古岸头。拟归仙掌去,刚被谢公留。
猛烧侵茶坞,残霞照角楼。坐来还有意,流水面前流。
香刹通真观,楼台倚郡城。阴森古树气,粗淡老僧情。
壁画连山润,仙钟扣月清。何须结西社,大道本无生。
静室焚檀印,深炉烧铁瓶。茶和阿魏暖,火种柏根馨。
数只飞来鹤,成堆读了经。何妨似支遁,骑马入青冥。
不问赓桑子,唯师妙吉祥。等闲眠片石,不觉到斜阳。
独自收槠叶,教童探柏瓤。王孙莫指笑,淡泊味还长。
诗琢冰成句,多将大道论。人谁知此意,日日只关门。
乳鼠穿荒壁,溪龟上净盆。因知无事贵,言外更无言。
红黍饭溪苔,清吟茗数杯。只应唯道在,无意俟时来。
树叠藏仙洞,山蒸足爆雷。从他嫌复笑,门更不曾开。
蝉急野萧萧,山中信屡招。树香烹菌术,诗□□琼瑶。
诸境教人认,荒榛引烧烧。吾皇礼金骨,谁□美南朝。
露滴滴蘅茅,秋成爽气交。霜椑如蜜裹,□□似盐苞。
浮藓侵蛩穴,微阳落鹤巢。还如山里日,门更绝人敲。
堑鸟毛衣别,频来似爱吟。萧条秋病后,斑驳绿苔深。
珠翠笼金像,风泉洒玉琴。孰知吾所适,终不是心心。
芙蓉峰里居,关闭复何如。白玃兼花鹿,多年不见渠。
红泉香滴沥,丹桂冷扶疏。唯有西溪叟,时时到弊庐。
忆在山中日,为僧鬓欲衰。一灯常到晓,十载不离师。
水汲冰溪滑,钟撞雪阁危。从来多自省,不学拟何为。
囊非扑满器,门更绝人过。土井连冈冷,风帘迸叶多。
村童顽似铁,山菜硬如莎。唯有前山色,窗中无奈何。

题令宣和尚院

唐代· 贯休

轩窗领岚翠,师得世情忘。惟爱谈诸祖,曾经宿大荒。
泉声淹卧榻,云片犯炉香。寄语题门者,看经在上方。

怀高真动二首

唐代· 贯休

知尔今何处,孤高独不群。论诗唯许我,穷易到无文。
贳酒儿穿雪,寻僧月照云。何时再相见,兵寇尚纷纷。
久别无消息,今秋忽得书。诸孤婚嫁苦,求己世情疏。
乱甚无乔木,溪多不钓鱼。只应金岳色,如尔复如余。

送僧归日本

唐代· 贯休

焚香祝海灵,开眼梦中行。得达即便是,无生可作轻。
流黄山火著,碇石索雷鸣。想到夷王礼,还为上寺迎。

富贵曲二首

唐代· 贯休

有金张族,骄奢相续。琼树玉堂,雕墙绣毂。纨绮杂杂,
钟鼓合合。美人如白牡丹花,半日只舞得一曲。乐不乐,
足不足,争教他爱山青水绿。
如神若仙,似兰同雪。乐戒于极,胡不知辍。
只欲更缀上落花,恨不能把住明月。太山肉尽,东海酒竭。
佳人醉唱,敲玉钗折。宁知耘田车水翁,日日日灸背欲裂。

春山行

唐代· 贯休

重叠太古色,濛濛花雨时。好峰行恐尽,流水语相随。
黑壤生红黍,黄猿领白儿。因思石桥月,曾与故人期。

寄僧野和尚

唐代· 贯休

鸟外更谁亲,诸峰即四邻。白头寒枕石,青衲烂无尘。
橡栗堆行径,猿猴绕定身。傥然重结社,愿作扫坛人。

别杜将军

唐代· 贯休

伊余本是胡为者,采蕈锄茶在穷野。偶披蓑笠事空王,
馀力为文拟何谢。少年心在青云端,知音满地皆龙鸾。
遽逢天步艰难日,深藏溪谷空长叹。偶出重围遇英哲,
留我江楼经岁月。身隈玉帐香满衣,梦历金盆雨和雪。
东风来兮歌式微,深云道人召来归。燕辞大厦兮将何为,
濛濛花雨兮莺飞飞,一汀杨柳同依依。

陪冯使君游六首。锦沙墩

唐代· 贯休

临水登山兴自奇,锦沙墩上最多时。虽云发白孤峰好,
其奈名清圣主知。草媚莲塘资逸步,云生松壑有新诗。
翛然别是神仙趣,岂羡东山妓乐随。

杂曲歌辞。君子有所思行

唐代· 贯休

我爱正考甫,思贤作商颂。我爱扬子云,理乱皆如凤。
振衣中夜起,露花香旖旎。扑碎骊龙明月珠,
敲出凤凰五色髓。陋巷萧萧风淅淅,缅想斯人胜珪璧。
寂寥千载不相逢,无限区区尽虚掷。君不见沉约道,
佳人不在兹,春光为谁惜。
安得龙猛笔,点石为黄金。散问酷吏家,使无贪残心。
甘棠密叶成翠幄,颍凤不来天地塞。所以倾城人,
如今不可得。
关于诗人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