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湖州赠红石琴荐焕如锦文,无以答之,以诗酬谢

唐代· 白居易

赪锦支绿绮,韵同相感深。千年古涧石,八月秋堂琴。
引出山水思,助成金玉音。人间无可比,比我与君心。

蜀路石妇

唐代· 白居易

道旁一石妇,无记复无铭。传是此乡女,为妇孝且贞。

十五嫁邑人,十六夫征行。夫行二十载,妇独守孤焭。

其夫有父母,老病不安宁。其妇执妇道,一一如礼经。

晨昏问起居,恭顺发心诚。药饵自调节,膳羞必甘馨。

夫行竟不归,妇德转光明。后人高其节,刻石像妇形。

俨然整衣巾,若立在闺庭。似见舅姑礼,如闻环佩声。

至今为妇者,见此孝心生。不比山头石,空有望夫名。

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

唐代· 白居易

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红蜡烛前明似昼,
青毡帐里暖如春。十分满醆黄金液,一尺中庭白玉尘。
对此欲留君便宿,诗情酒分合相亲。

木芙蓉花下招客饮

唐代· 白居易

晚凉思饮两三杯,召得江头酒客来。
莫怕秋无伴醉物,水莲花尽木莲开。

隋堤柳-悯亡国也

唐代· 白居易

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风飘飘兮雨萧萧,
三株两株汴河口。老枝病叶愁杀人,曾经大业年中春。
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
绿阴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
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柳系龙舟。紫髯郎将护锦缆,
青娥御史直迷楼。海内财力此时竭,舟中歌笑何日休。
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炀天子,
自言福祚长无穷,岂知皇子封酅公。龙舟未过彭城阁,
义旗已入长安宫。萧墙祸生人事变,晏驾不得归秦中。
土坟数尺何处葬,吴公台下多悲风。二百年来汴河路,
沙草和烟朝复暮。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树。

昼卧

唐代· 白居易

抱枕无言语,空房独悄然。谁知尽日卧,非病亦非眠。

访陈二

唐代· 白居易

晓垂朱绶带,晚著白纶巾。出去为朝客,归来是野人。
两餐聊过日,一榻足容身。此外皆闲事,时时访老陈。

蜀路石妇

唐代· 白居易

道傍一石妇,无记复无铭。传是此乡女,为妇孝且贞。
十五嫁邑人,十六夫征行。夫行二十载,妇独守孤茕。
其夫有父母,老病不安宁。其妇执妇道,一一如礼经。
晨昏问起居,恭顺发心诚。药饵自调节,膳羞必甘馨。
夫行竟不归,妇德转光明。后人高其节,刻石像妇形。
俨然整衣巾,若立在闺庭。似见舅姑礼,如闻环珮声。
至今为妇者,见此孝心生。不比山头石,空有望夫名。

山中酬江州崔使君见寄

唐代· 白居易

眷眄情无恨,优容礼有馀。三年为郡吏,一半许山居。
酒熟心相待,诗来手自书。庾楼春好醉,明月且回车。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送刘道士游天台

唐代· 白居易

闻君梦游仙,轻举超世雰。握持尊皇节,统卫吏兵军。
灵旗星月象,天衣龙凤纹。佩服交带箓,讽吟蕊珠文。
阆宫缥缈间,钧乐依稀闻。斋心谒西母,暝拜朝东君。
烟霏子晋裾,霞烂麻姑裙。倏忽别真侣,怅望随归云。
人生同大梦,梦与觉谁分。况此梦中梦,悠哉何足云。
假如金阙顶,设使银河濆。既未出三界,犹应在五蕴。
饮咽日月精,茹嚼沆瀣芬。尚是色香味,六尘之所熏。
仙中有大仙,首出梦幻群。慈光一照烛,奥法相絪缊。
不知万龄暮,不见三光曛。一性自了了,万缘徒纷纷。
苦海不能漂,劫火不能焚。此是竺乾教,先生垂典坟。

岁夜咏怀,兼寄思黯

唐代· 白居易

遍数故交亲,何人得六旬。今年已入手,馀事岂关身。
老自无多兴,春应不拣人。陶窗与弘阁,风景一时新。

闻夜砧

唐代· 白居易

谁家思妇秋捣帛,月苦风凄砧杵悲。八月九月正长夜,
千声万声无了时。应到天明头尽白,一声添得一茎丝。
关于诗人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