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戏题恼郝使君兄

唐代· 杜甫

使君意气凌青霄,忆昨欢娱常见招。细马时鸣金騕褭,
佳人屡出董娇饶。东流江水西飞燕,可惜春光不相见。
愿携王赵两红颜,再骋肌肤如素练。通泉百里近梓州,
请公一来开我愁。舞处重看花满面,尊前还有锦缠头。

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

唐代· 杜甫

广文到官舍,系马堂阶下。醉则骑马归,颇遭官长骂。
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赖有苏司业,时时与酒钱。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

唐代· 杜甫

许生五台宾,业白出石壁。余亦师粲可,身犹缚禅寂。
何阶子方便,谬引为匹敌。离索晚相逢,包蒙欣有击。
诵诗浑游衍,四座皆辟易。应手看捶钩,清心听鸣镝。
精微穿溟涬,飞动摧霹雳。陶谢不枝梧,风骚共推激。
紫燕自超诣,翠驳谁剪剔。君意人莫知,人间夜寥阒。

铁堂峡(铁堂山在天水县东五里,峡有铁堂庄)

唐代· 杜甫

山风吹游子,缥缈乘险绝。峡形藏堂隍,壁色立积铁。
径摩穹苍蟠,石与厚地裂。修纤无垠竹,嵌空太始雪。
威迟哀壑底,徒旅惨不悦。水寒长冰横,我马骨正折。
生涯抵弧矢,盗贼殊未灭。飘蓬逾三年,回首肝肺热。

暮春陪李尚书、李中丞过郑监湖亭泛舟(得过字韵)

唐代· 杜甫

海内文章伯,湖边意绪多。玉尊移晚兴,桂楫带酣歌。
春日繁鱼鸟,江天足芰荷。郑庄宾客地,衰白远来过。

李潮八分小篆歌

唐代· 杜甫

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陈仓石鼓又已讹,
大小二篆生八分。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
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苦县光和尚骨立,
书贵瘦硬方通神。惜哉李蔡不复得,吾甥李潮下笔亲。
尚书韩择木,骑曹蔡有邻。开元已来数八分,
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
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龙盘拏肉屈强。吴郡张颠夸草书,
草书非古空雄壮。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行。
巴东逢李潮,逾月求我歌。我今衰老才力薄,
潮乎潮乎奈汝何。

寄杜位(顷者与位同在故严尚书幕)

唐代· 杜甫

寒日经檐短,穷猿失木悲。峡中为客恨,江上忆君时。
天地身何在,风尘病敢辞。封书两行泪,沾洒裛新诗。

警急(时高公適领西川节度)

唐代· 杜甫

才名旧楚将,妙略拥兵机。玉垒虽传檄,松州会解围。
和亲知拙计,公主漫无归。青海今谁得,西戎实饱飞。

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

唐代· 杜甫

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
开府当朝杰,论兵迈古风。先锋百胜在,略地两隅空。
青海无传箭,天山早挂弓。廉颇仍走敌,魏绛已和戎。
每惜河湟弃,新兼节制通。智谋垂睿想,出入冠诸公。
日月低秦树,乾坤绕汉宫。胡人愁逐北,宛马又从东。
受命边沙远,归来御席同。轩墀曾宠鹤,畋猎旧非熊。
茅土加名数,山河誓始终。策行遗战伐,契合动昭融。
勋业青冥上,交亲气概中。未为珠履客,已见白头翁。
壮节初题柱,生涯独转蓬。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
军事留孙楚,行间识吕蒙。防身一长剑,将欲倚崆峒。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唐代· 杜甫

独卧蒿阳客,三违颍水春。艰难随老母,惨澹向时人。

谢氏寻山屐,陶公漉酒巾。群凶弥宇宙,此物在风尘。

历下辞姜被,关西得孟邻。早通交契密,晚接道流新。

静者心多妙,先生艺绝伦。草书何太苦,诗兴不无神。

曹植休前辈,张芝更后身。数篇吟可老,一字买堪贫。

将恐曾防寇,深潜托所亲。宁闻倚门夕,尽力洁飧晨。

疏懒为名误,驱驰丧我真。索居犹寂寞,相遇益悲辛。

流转依边徼,逢迎念席珍。时来故旧少,乱后别离频。

世祖修高庙,文公赏从臣。商山犹入楚,源水不离秦。

存想青龙秘,骑行白鹿驯。耕岩非谷口,结草即河滨。

肘后符应验,囊中药未陈。旅怀殊不惬,良觌渺无因。

自古皆悲恨,浮生有屈伸。此邦今尚武,何处且依仁。

鼓角凌天籁,关山信月轮。官场罗镇碛,贼火近洮岷。

萧索论兵地,苍茫斗将辰。大军多处所,馀孽尚纷纶。

高兴知笼鸟,斯文起获麟。穷秋正摇落,回首望松筠。

发刘郎浦(浦在石首县,昭烈纳吴女处)

唐代· 杜甫

挂帆早发刘郎浦,疾风飒飒昏亭午。舟中无日不沙尘,
岸上空村尽豺虎。十日北风风未回,客行岁晚晚相催。
白头厌伴渔人宿,黄帽青鞋归去来。

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

唐代· 杜甫

严警当寒夜,前军落大星。壮夫思感决,哀诏惜精灵。
王者今无战,书生已勒铭。封侯意疏阔,编简为谁青。
舞剑过人绝,鸣弓射兽能。铦锋行惬顺,猛噬失蹻腾。
赤羽千夫膳,黄河十月冰。横行沙漠外,神速至今称。
哀挽青门去,新阡绛水遥。路人纷雨泣,天意飒风飘。
部曲精仍锐,匈奴气不骄。无由睹雄略,大树日萧萧。
关于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