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县父诗榜

宋代· 毕仲游

县地苦迫窄,县亭乃荒凉。胡为君子来,到此成诗章。

上陈图史乐,次道为政方。终焉戒易足,俾尔能自强。

荒亭实何幸,得此人不忘。年深粉墨剥,辞意弥激昂。

谁云官冗小,会有真龙藏。其珠在人家,门户常有光。

余来诵反覆,感叹鸣中肠。临风亟欲和,把笔犹徬徨。

安得杜陵翁,为我题屋梁。

送王君仪北归

宋代· 毕仲游

不能送君行,强题送君诗。诗中有鄙语,不是离别辞。

君长不五尺,气若千丈蜺。谈经掩众口,论道惊群儿。

况君擅才华,文若老吏为。刚肠乏软语,面折不我随。

人尝论君材,照坐珊瑚枝。畴能论君心,清静如摩尼。

奈何三十六,未免州县卑。君装赴国门,仆瘦病马羸。

太仓幸可籴,穷达慎所之。儒冠易感慨,华屋难伸眉。

纷纷儿女曹,足令壮士悲。工部贪采药,汉老甘茹芝。

不逢方外人,勿吐胸中奇。

次韵杨久中阻雨

宋代· 毕仲游

鸡鸣虽不改,人病自添慵。地滑泥无迹,檐疏瓦有松。

天低浑似幕,云怒不成峰。欲决繁阴破,惭无利剑锋。

依韵和祖休承议

宋代· 毕仲游

吾闻明霞之绮良工造,若比君诗工不到。掷地方知作者神,补天非是常人巧。

放怀似觉乾坤小,名节虽高心事少。君不见汉阴有丈夫,脚踏空山树芝草。

寄颍川欧阳仲纯兄弟

宋代· 毕仲游

早来檐雨泻空阶,投晚阴云四向开。最好西湖今夜月,不知谁在女郎台。

挽卢革通议

宋代· 毕仲游

耆宿今多少,惟公景德人。家邻吴市卒,名重汉庭臣。

路在犹耕月,门閒似送春。才知图画好,时见旧精神。

次韵陈子思留别

宋代· 毕仲游

上马同寻旧路行,风林日暖自无声。此时话别难为语,山水淙淙聒耳鸣。

恭挽钦慈皇后二首 其一

宋代· 毕仲游

神考当天日,宫闱祝燕禖。日符元有感,坤轴欻先摧。

追册音容閟,攀号吉葬哀。行知九虞祭,钦圣仗同回。

伤春

宋代· 毕仲游

人伤春色老,我伤春色深。桃花未肯落,半月羁吾心。

有酒且斟酒,无酒将奚斟。有诗谩吟诗,无诗将奚吟。

诗酒两不得,坐愧桃花林。咄嗟富家儿,满堂收黄金。

书轩

宋代· 毕仲游

书轩东向木栏干,寒食相招对酒盘。日色带阴春竟晚,幽花未落蝶成团。

挽范丞相忠宣公六首 其二

宋代· 毕仲游

出处从来定,荣华取次休。尝看居相府,只似在安州。

不事千金产,能捐万户侯。哀哉天报施,仅免葬江流。

恭挽宣仁圣烈太皇太后四首 其四

宋代· 毕仲游

勋业三朝盛,哀荣万国同。人疑无外戚,家不选中宫。

天泣时零雨,神游恐御风。忧劳如治水,九载亦成功。

关于诗人

毕仲游,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宋宰相毕士安曾孙。初以父荫补宗正寺太庙斋郎,熙宁三年与兄毕仲衍同举进士。后又任集贤校理,权太常博士等。其历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为官机敏干练、清廉独慎,颇有吏才。但因受党争牵连,仕途不坦,坎坷一生。与司马光、苏轼等多有交游,工于诗文,其文章精丽、雄伟博辩,议论时政切中时弊。著有《西台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