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释心月
也大奇,也大奇,卷舒出没看全机。
若非鉴物张华眼,未免随人说是非。
凭栏拭目旧山川,叠叠峰峦带晓烟。
不是梦中论梦事,今朝正是普通年。
道远乎哉,触事而真。
圣远乎哉,体之即神。
百丈遭喝,三百耳聋。
水潦被踏,起来大笑。
何似一指头禅,一生受用不尽。
尊临四海圣明君,步步毗卢顶上行。
自己法身只者是,巍然千古振佳声。
一九二九,百拙千丑。
昨日今朝,地迥天寥。
少林门下客,立处雪齐腰,
千载令人恨不消。
鳞皴柱杖子,非长亦非短。
东行西行处十分著力,归家稳坐时一味不管。
著力处是我同流,不管时吾之道伴。
且道伴同流是一是二,见成公案。
有句无句,如藤倚树。
树倒藤枯,毒蛇横路。
咄咄咄,缩头去。
山前田地谁为主,喜见灵苗战晚风。
将谓年年求岁稔,由来岁岁愿年丰。
然灯之前,六六三十六。
然灯之后,九九八十一。
数目甚分明,因甚数不出。
数得出,弄到弥勒下生,
依旧杳无消息。
此君面目甚分明,曲曲斜斜是几茎。
但得一回亲见后,不随风雨听虚声。
虎丘家风,内空外空。
十分富贵,十分贫穷。
有时扬声止响,有时诈哑佯聋,
犹是平常小脱空。
是身土木无知汉,忍痛声中一皱眉。
好是南山射石虎,纵饶没羽亦徒为。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隐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为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