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陈宓

诗跨唐人未数钱,定应妙思入风烟。
才堪华国华宁老,句得惊人即是仙。
世事但将酬一醉,侯封那可敌千篇。
天葩况值春初到,蜂蝶纷纷看扑缘。

次林司户清水岩韵

宋代· 陈宓

祷雨当年百丈峰,森森夹径耸修筇。
甘霖尚想四垂合,清境无因一到重。
仙伯遗纵参佛迹,王公新咏张军容。
索诗尚及疏庸令,筳寸何堪击钜钟。

游云台寺观梅

宋代· 陈宓

满树轻明玉雪香,不容累月驻清芳。
似闻天上怜花好,急敕丁神下取将。

岁暮

宋代· 陈宓

我有数顷田,读书尽岁暮。
苟无饥渴态,不必羡华富。
人生苦嗟卑,待日不可度。
不思羲和车,去去岂反顾。
闭门十年间,青云半尘土。
光荣能几时,悔吝已莫数。
所以五柳公,陶然乐贫窭。
彼有五男儿,岂有后日虑。

次泉守游郎中

宋代· 陈宓

七闽遍数刺桐州,自昔贤侯惠爱留。
洛水桥新浑似昨,梅溪人诵不能休。
近来善政称三最,相继清名照九秋。
我别十年思一到,不知何日此心酬。

寄鹤山魏侍郎

宋代· 陈宓

草草三间旧揭名,中藏一片爱君诚。
骚人赋尽群芳卉,得似梅边读易清。

送邹给事

宋代· 陈宓

皇天祐我宋,衮衮生巨人。正学迈贾董,彤庭亲选抡。

声名喧宇宙,勋业见寅亮。伟哉吕与李,王陈踵经纶。

文章特馀事,德行金玉纯。文靖有雅量,风云际熙辰。

所以到圣治,唐虞俗再淳。先生轶前驾,学力欺孟荀。

平生事靖退,墨头自要津。群小竞狐媚,佳兵媒其身。

挺然出正论,玉色垂大绅。银台凛风驳,世仰凤与麟。

直道志丘壑,通涂辍枢钧。岂为一己计,宁牧千里民。

泉山号大郡,氓贾甲七闽。以宽则容奸,急则鳏寡颦。

先生得其道,三年政和均。孰疾不得医,孰屈不得伸。

餐药置左右,砂芹不再陈。建阁储六籍,凿井膏城闉。

巍巍百雉堞,楼橹俄一新。海壖亦有学,穷邑增廪囷。

百废已具举,一毫不惊尘。此特以迹言,孰识襟怀春。

下士有一善,不啻连城珍。斯民有一隐,不啻闻频呻。

遂令无远迩,士民尽归仁。四海望霖雨,行当趋紫宸。

皋夔踵高躅,岂特诸子伦。某也未闻道,一官尝苦辛。

蹉跎二纪馀,抱志几郁湮。得宰山水县,低头抚凋贫。

连岁田少收,输殿不见嗔。顷年有疑狱,口讷愧訚訚。

高明一垂照,三囚脱死濒。缪政了无术,教条每知遵。

罪戾惧不免,荐扬果何因。感恩方激切,归辕遽攀轮。

焦桐既蒙盼,寿或柏与椿。敢不自奋励,冀陪东阁宾。

见月

宋代· 陈宓

皓月忽从墙角见,好风时送竹声来。
事随日出无时暇,薄暮尘襟始一开。

和崇安壁间

宋代· 陈宓

人人尽道为贫驱,出不高车食不鱼。
陋巷最贫谁氏子,藜羹沦饭味诗书。

和饶司理

宋代· 陈宓

往年曾识老名儒,今日方欣拜履初。小试不妨三语掾,平生何止五车书。

词源已作泉初注,德性仍知玉不如。自古活人由小利,会看囹圄著园蔬。

次泉守游郎中

宋代· 陈宓

穷山野老腹应便,冕黻朝天袂屡牵。
黄霸拟登三事列,寇恂仍借一期年。
极知公意山林峦,自是天心鳏寡怜。
顾我闲人邻邑住,密依仁政亦熙然。

题延平剑归阁

宋代· 陈宓

晋代难为用,翻藏此水涯。
在天犹有赫,镇地永无邪。
雨过疑留迹,风飞去莫遮。
谁云寒濑底,折戟伴沈沙。
关于诗人

陈宓(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