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令祈雪分韵得麓字

宋代· 释德洪

何处軥辀叫云木,植杖松间逢白足。一牛鸣地两禅丛,窗户青红照林麓。

江寒云怒相摹胡,雪意欲作先停蓄。连空推下翻玉英,想见轩渠笑捧腹。

季长尽室来长沙留一月乃还邵阳作是诗送之

宋代· 释德洪

邵阳归去知几里,万顷斜阳渡湘水。一叶扁舟共看山,伯鸾德耀俱风味。

山中信宿不忍去,班草松间呼不起。波心月出卧不知,但爱松风吹醉耳。

朝来拾得浩荡春,雪英红雨纷桃李。大钟横撞山答响,遥知有寺藏层翠。

想见道人出迎客,犀颅戢戢三千指。王事得从方外乐,佳处迟留固其理。

何当更和宿山诗,要看云泉生逸气。

送珠侍者重修真净塔

宋代· 释德洪

清凉寂灭塔,三世无鲜陈。岿然尘尘中,现此光明身。

尚无有祖成,宁当说有坏。悯此情见者,亦惊世议隘。

泐潭道人珠,愿力无碍限。行看苍烟丛,一切俱成办。

狐死必首丘,马嘶必望北。盖皆不忘本,人岂宜忘德。

秋风净湘楚,万里浩无垠。嗟予颓然卧,羡子如孤云。

灵源清禅师赞五首 其一

宋代· 释德洪

辩如玄沙有边幅,韵如睦州出风骨。默然而说心自昭,八荒光明寄毛粟。

独立南荣山岳峻,临济欲倾不敢覆。笑横玉麈气如春,一堂严冷天魔哭。

游南岳福严寺

宋代· 释德洪

生计居然成脱略,投老南来看衡岳。禹溪久留困霖雨,低摧闷若剪翎鹤。

朝来南寻度坡垄,针水秧齐鸟声乐。风光融融一都会,鬼祠雄深抱山脚。

梯空延缘止巉绝,瘦策扶衰意超豁。拂云苍杉杂锦石,紫藤绿蔓相连络。

石桥下视隔人世,但觉岚光翠如泼。亭泓无波自绀碧,涧草有香空错莫。

忽惊梵宇堕林梢,宝势飞翔照深壑。攲斜万础盘苍崖,十步一楼五步阁。

冰柱琼窗不知数,旒苏一一垂帘箔。犀颅道人相笑迎,冰雪形容无住著。

午梵清圆林叶动,天花细雨无时落。凭高且复息疲颈,心清别殿鸣风铎。

云开千里上眉睫,吴楚江山见浓薄。?阇如有女正色,春不洗妆秋拂掠。

紫盖颀然似矜妒,半出晴烟翠棱抹。永怀堂堂武津老,天骨开张耳重郭。

三生来游等儿戏,灵山一会俨如昨。他年遗迹旧岩下,拴索犹存众惊愕。

解云此山增智力,鹏飞天风转羊角。江西驹儿快腾踏,青原麒麟亦超卓。

折足铛中过一生,野蔬数根陈五合。故庵遗塔尚依然,行诵神交付冥漠。

影不出山岂难事,准拟茅斋就林缚。退之南迁曾过此,好语誇词杂嘲噱。

自谓忠诚动岳灵,望碑字字犹精确。但馀佳处不可状,浪秃霜毫秋色阔。

东坡唾笑成文章,山川胜处多奇作。暮年亦为儋耳游,不一过山山愧怍。

为君试将说禅口,掉头长吟拥山衲。心胸便欲捏荒怪,落纸雷搥散风雹。

要将杰句酬佳景,未怕山容作颦頞。

灵隐山次超然韵时超然归南岳住庵劝之

宋代· 释德洪

君亦工诗苦入神,冥搜物象故应贫。客儿亭下才相见,巾子峰前便卜邻。

梦里笔期生蕊萼,胸中镜懒拂埃尘。何当鈯斧住山去,要看青原一角麟。

喜文首座至

宋代· 释德洪

机锋不减矮师叔,闻说丛林最饱参。无暇对人收冷涕,却能为我出寒岩。

春江柔橹何时听,夜雨山房且对谈。掣电一欢端可贵,此生俱是再眠蚕。

次韵叶集之同秀实敦素道夫游北山会周氏书房

宋代· 释德洪

王郎本豪放,富贵缠缚之。颇复厌丝竹,来听松风悲。

叶侯须似棘,谈兵辄纷披。恃此文武胆,英气吐北西。

正直威鬼神,动欲焚淫祠。道夫忧国心,造次常念兹。

事功未入手,愤酒谁共酾。正恐追老范,一吐胸中奇。

秀实气刚大,归宿未易期。新诗弄清婉,霜晓临湘湄。

钟山冠世境,登赏乃所宜。林间见隐者,面有无求姿。

不必问贤否,但读诸公诗。我无支遁才,敢逐王谢为。

推挤幸不死,岂非怜其痴。一昨阅诗战,望见仆旌麾。

今能犯矢石,居久气自移。

送常上人归黄龙省侍昭默老

宋代· 释德洪

心花发明照十方,死生窟宅无隐藏。此老唾笑生馨香,法中骨髓僧中王。

平生一子传馀芳,譬如少林有神光。只今孤愤昭默堂,天魔外道走且僵。

梦寐想见犹清凉,况子径归侍其傍。明日扁舟浮渺茫,我不得俱空叹伤。

但馀一句烦寄将,幕阜山前为举扬。仰山久不见临济,瘦损法身三尺长。

述古德遗事作渔父词八首 其一 万回

宋代· 释德洪

玉带云袍童顶露,一生笑傲知何故,万里归来方旦暮。

休疑虑,大千捏在毫端聚。不解犁田分亩步,却能对客鸣花鼓,忽共老安相耳语。

还推去,莫来拦我毬门路。

送隆上人归长沙

宋代· 释德洪

湘中乐哉山水国,道人归去正秋色。拭目重看云盖云,搓手新尝橘洲橘。

湘西幽居多故人,松下相逢应倚策。开轩万顷鸭头青,睡起一声风月箔。

关于诗人

释德洪,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