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刘黻
无弦不成声,有弦多失真。真声在何所,和陶方寸春。
文操惜已远,孔坛嗟复陈。所以桑濮响,郑卫波嬴秦。
讵知幽谷间,乃闻太古淳。游鱼出春水,鸣鹤横霜晨。
休羡广陵秘,是雅皆怡神。
静对松竹枝,一尘无相干。饮酒不至醉,读书匪求官。
畦瘠多种菊,采采亦可餐。衣冠背时样,笔砚同岁寒。
但求圣贤心,肯效儿女颜。纷纷往来者,笑我柴门关。
野寺坐寥阒,跫然闻足音。四山经雨过,六月似秋深。
灯静窥饥鼠,钟清悟宿禽。元城今已远,共此白云心。
刘黻(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