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吕南公
冷雨迷濛懒举头,望中恐得故乡愁。梅经旧腊香犹在,水被东风冻已收。
鸟喜春和纷格磔,马嫌泥滑转夷犹。人生祇有安居好,可奈安居不易求。
一日复一日,夜眠复朝兴。不见事物穷,但觉忧患增。
千虑不必免,不思亦如恒。未知此世间,有用智与能。
少壮怯郁屈,衰残念轩腾。方如夏中蝉,忽若秋后蝇。
非誉等毫丝,善恶计合升。可醉且勿道,云来譬高曾。
夕阳拂西冈,黄淡映古道。晚风吹高林,病叶落如扫。
饥人瘦于伞,俛默坐沙草。扶危犹强兴,力备辄反倒。
还持蓝缕缝,委曲捕虱蚤。视荒数抽空,杀缓或失脑。
悠然不能罢,似欲锐钩考。宁思百骸间,群蚁即入保。
傍行笑相顾,慧悟信难早。噆伤乃知嫌,馁死岂谓好。
方为大销灭,而畏小苦恼。何有就薪蒸,先愁稍枯槁。
衣青嗔骂贱,发白讳呼老。与尔不同年,谁能共怀抱。
谷风拂层冰,万冻倏忽流。阳晖照积雪,寸片不得留。
郎中冰雪人,清洁映北州。谁令司命家,速以风日收。
得非峻节士,地下亦急求。哀哉吴隐之,已矣公仪休。
众皆殖货利,我独嫉贪牟。众皆似芳春,我独如霜秋。
多藏岂不裕,害义固所羞。谋身岂不急,有命其何忧。
辛勤洛宋倅,明白盱郡侯。未知居此官,数有斯人不。
孤耿一德性,纷纶万揶揄。呜呼五十年,平步落九幽。
象阙方肃肃,铭旌遽悠悠。吁嗟高论儒,何以示素修。
诗老海上去,三年断音尘。初非乘桴行,正以廪食勤。
梦想不悟远,声容藐难亲。忍无一纸书,不寄故国人。
昨日见其子,来归自东滨。能言别后意,憔悴不可闻。
一被吏责绕,心肠载愁轮。忘餐蹑偷党,阅月驰空村。
劳事欲歌咏,匆匆未成文。遂于笔砚间,章句绝所陈。
亦复病肺渴,寻常废清樽。唯馀满颔须,增进玉雪痕。
伊昔坐学舍,萧条恨长贫。题诗日数首,大醉必继旬。
仰望官禄户,谓如隔天云。岂思曳尾龟,胜却居槛猿。
不肯空谷卧,愿为监绶奔。毫釐一失差,千里岂得论。
嗟我实蹇拙,平生畏侯门。乃无诗老愁,何耻鸟兽群。
轩昂不肯事雕锼,放却名缰已十秋。举世有为皆负累,百年无闷更何求。
长驱好意归吟笔,笑领真风贮酒瓯。嫌我生涯非濩落,纸编寒夜困灯油。
北风吹寒声,切烈催岁暮。中岁楚人怨,愁绝不忍赋。
念子太学居,辛勤即谁愬。阴炉拥文火,败袄感陈絮。
无钱买酒醪,醒坐若酣酗。三年诂训艺,一月江淮路。
归梦识亲庭,都城非屺岵。干时无好命,费力效章句。
堆箱纂织辞,何以贸泉布。男儿营养意,汲汲水东注。
三釜若后时,万钟犹不顾。勉思豹变义,勿守株下兔。
茂林修竹旧时乡,争得安閒两鬓苍。长忆樵渔有山涧,岂论勋业到旂常。
儿童好在今初见,故旧寻来半已亡。此意不堪频念虑,便倾襟抱付深觞。
敷敷英乍含,春尽叶已碧。垂垂实稍残,秋晚花尚拆。
鲜妍谁造化,迟暮我彩色。方托晨露滋,何知早霜烈。
天时岂顾望,生理自溢逼。根柢或未衰,芳葩肯无益。
徐娘老情重,武后善涂泽。所美出虚疏,其殃乃穷极。
参差共冲气,窈窕负灵识。草木可毋讥,吾伤在人德。
虚假复虚假,名陶不知瓦。养子役于人,不如生犬马。
公私严忌讳,势利关取舍。奉生既疏违,丧死更苟且。
苴麻不敢服,桐竹何由把。未得久哀呼,方当勤唯喏。
百年闻罔极,一瞬经庐下。岂不近冠裳,驱牵到乖寡。
沾沾荷锄子,言动只山野。终制负凶缞,兴辞泪如泻。
诸儒论鄙俗,不若都人雅。请问雨间民,谁为称情者。
茅屋分携但偶然,蟾光今已十回圆。自存交分长长在,不用音书叠叠传。
无术入时犹是命,有身多病岂非天。倦游已作南归计,只待槐梢沸早蝉。
我发日以少,我梳未尝频。过旬一理之,每理愁欠伸。
壮长足痒屑,奔驰更埃尘。搔爬不觉劳,垢结类组紃。
虽复强栉沐,惮如负千钧。钩牵就平直,流汗益苦辛。
当时结似拳,渐细效梅榛。悬知又十载,几许及变银。
万物有盛衰,吾何为喜嗔。借令但两鬓,岂害有冠巾。
人言发既凋,乃稍异痴民。题诗且自贺,渐系老成人。
吕南公(约1047--1086),字次儒,简称南公。建昌军南城县丰义乡人(今江西黎川县裘坊乡一带)。北宋文学家。博涉丰富,书无不读,为文不喜缀缉陈言。熙宁中,(公元1073年左右)士方推崇王肃、马融、许慎之业,剽掠临摹之艺大行,独南公不能逐时好。一试礼闱不遇,遂退而乐室灌园,益著书,且借史笔以寓贬,以斧名齐。元佑初,(公元1086年)立十科士,曾肇疏称之欲命以官,旋卒。南公著有灌园集二十卷,《文献通考》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