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岩起绿萼梅 其二

宋代· 李弥逊

枝上未闻睍睆,杯中初荐屠酥。谁遣云英萼绿,临风摇曳轻裾。

过留侯庙

宋代· 李弥逊

倚剑悬弓默运筹,终令敌国初戈矛。
八年楚业守归汉,三万齐封不愧留。
壮岁早从黄石计,功成却伴赤松游。
当时不与人间充,应有文风静九州。

和近思二首

宋代· 李弥逊

风帆十日转长山,为送闲身到广寒。
明月峰峦人境外,溪声一夜响前滩。

再用王才元少师韵

宋代· 李弥逊

十年趁飞蓬,来作海边梦。
曾无竹马迎,长辨柳车送。
长须乞米炊,骥子学诗诵。
自公弭节归,许我势鞭从。
听诗鬼神泣,看剑星辰动。
欢留文字饮,静憩苾蒭供。
辨疑每及争,攻短不惮痛。
搜奇至帝求,探赜或奇中。
谁知烟霞姿,肯与尘土共。
长风起青冥,逸思搅空洞。
岂无酒百船,可待角三弄。
不劳行炙人,一见散花众。
敢违江山招,宁受儿女风。
可但东城佳,西池有仪凤。

同天隐少章游嵩少怀元明

宋代· 李弥逊

秦公我辈士,早踏翰墨场。
万言若投石,十年犹枯囊。
苦欲泛江海,有亲在高堂。
牢落京华春,门无一壶浆。
长鞭策瘦马,送我古道旁。
怜我值险艰,赤心写摧伤。
铿锵五字句,势雕鹗翔。
感此坐矫首,星星鬓成苍。
西风小摇落,雨洗烟岚光。
嶂晓露孤秀,野阴棲暗芳。
更携鲍谢流,履尽千岩霜。
搜奇得幽深,访古到渺茫。
月落潭影空,清吟殊未央。
缅怀此芝宇,百忧绕回肠。
三叹已哺食,十起中夜床。
云埋长安日,魂梦不敢骧。
茂苑富山水,结庐予所尝。
我欲放船下,卜邻俯沧浪。
耦耕种秫田,共扫三径荒。
头白青山里,长歌乐岁觞。

张柔直知郡挽诗二首

宋代· 李弥逊

金兰臭味百年期,生死那知欻两岐。
路断束刍难寄恨,封成挂剑谩传悲。
向来不诵凌云赋,此日休歌薤露诗。
自愧千秋负良友,剩留清泪与君垂。

次韵甫西山之咏

宋代· 李弥逊

秋畦霭黄云,神用报力穑。
腰镰谁家子,喜见眼中碧。
我车返山阿,木落山更寂。
年登妻啼饥,掩户坐太息。
不知金田翁,安用作弦直。
已矣复何言,兹理断可析。
浩歌出长林,披榛携子侄。

次韵林仲和筠庄

宋代· 李弥逊

借屋何如退结庐,箨龙环水小方壶。
孤高不贵封千户,独笑轮囷秩大夫。

秋晚十咏·饮酒

宋代· 李弥逊

渊明不止酒,屈原长独醒。
一樽有妙理,二字未忘形。
车上无垂坠,眼中谁白青,
陶然醒醉外,物外两冥冥。

久雨二首

宋代· 李弥逊

夜雨翻盆晓未停,看山两眼几时青。
不知溪面添多少,水满方池涨绿萍。

故相少师李公挽诗

宋代· 李弥逊

白发陈雷旧,交情贵不渝。
诗笺留晓炬,书雁聚春芦。
忧国言犹在,知心道子孤。
江皋一襟泪,不复见夷吾。

次韵岩起绿萼梅 其三

宋代· 李弥逊

太清不着微云,冰雪精神占春。诗老自知风格,浅红未可骄人。

关于诗人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