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王介同年墓

宋代· 苏辙

平生使气坐生风,徐叩方知学有功。
应奉读书无复忘,虞翻忤物自甘穷。
埋根射策久弥奋,投老为邦悍莫攻。
坟木未须惊已拱,少年我亦作衰翁。
〈昔与中甫同登制科,仆年最少,今已老矣。
〉主

次韵王巩见赠

宋代· 苏辙

南都逢故人,共此一樽渌。
初来柳吹絮,再见风脱木。
我老欢意微,头垂腰背曲。
羡子方少年,健马走平陆。
狂歌手自拊,醉倒头相触。
人生比一瞬,世网张万目。
但取食场鸡,岂挂云飞鹄。
彭城久相迟,官舍虚东屋。
重阳试新酿,谓子当不速。
胡为听妇言,婉娈自相逐。
我舟得愁霖,牵挽脱坑谷。
风霜作初寒,病体欲生粟。
解子腰下龟,换酒不须赎。
照碧凝清光,相将饮萸菊。

赠医僧善正

宋代· 苏辙

老怯江边瘴疠乡,城东时喜到公房。
历言五藏如经眼,欲去三彭自有方。
身厌远游安静默,术因多病更深长。
时时为我谈尊宿,曾入南公古道场。

送王廷老朝散知虢州

宋代· 苏辙

满腹贮精神,触手会众理。
一废十五年,直坐才多尔。
我昔游宋城,忆始识君子。
簿书填丘山,宾客乱蜂蚁。
出寻城下宅,屡屣床前履。
清谈如锯木,落屑纷相委。
解颐自有乐,置酒姑且止。
逡巡破黄封,婉娩歌皓齿。
风高熊正白,霜落蟹初紫。
夜兰意未厌,河斜客忘起。
归来笑僮仆,熟醉未曾尔。
江湖一流荡,欢意日颓弛。
西还经旧游,相逢值新喜。
诏催西州牧,门有朱轓柅。
都城挽不住,山贼近方侈。
提刀索崖谷,援桴动闾里。
居家百无与,王事非有已。
何日却休官,复饮梁王市。

送青州签判俞退翁致仕还湖州

宋代· 苏辙

不作清时言事官,海邦那复久盘桓。
早依莲社尘缘少,新就草堂归计安。
富贵暂时朝露过,江山故国水精寒。
宦游従此知多事,收取《楞伽》静处看。

王度支陶挽词二首 其一

宋代· 苏辙

风迹殊不昧,声名岂偶然。长途催騄骥,爽气激鹰鹯。

薏苡成遗恨,松楸卜远年。凄凉故吏尽,谁泣鬣封前。

范百嘉百岁昆仲挽词二首

宋代· 苏辙

少年何敏锐,才气伏诸生。
展卷五行下,挥毫万字倾。
百年殊未艾,一病竟无成。
谁谓従夫子,同开郁郁城。
季子尤高爽,颜家早哭回。
白头生便尔,黄坏遽相催。
旧草谁收拾,新松剩插栽。
悲伤有伯氏,诸子尚婴孩。

春雪

宋代· 苏辙

温风吹破腊,留雪恼新春。
信逐残梅到,花従半夜匀。
旋消微覆瓦,狂下亦欺人。
压竹时闻落,埋萱久未伸。
山川蒙不解,楼观洗成新。
拥褐僧方睡,开门客屡嚬。
爨烟知岁稔,履迹笑吾贫。
畦冻初生韭,泥融正卖薪。
寒鱼争就汕,烛酒颇无巡。
预喜田宜麦,盘餐饼饵频。

赠提刑贾司门青

宋代· 苏辙

前年乘舟护南河,宛丘官舍酣且歌。
去年持节忧犴狱,驱车道路日不足。
今年春风尘土黄,远赴三州议繇役。
天子忧民法令新,整齐百事无闲人。
苗耘发栉何时已,回首昔游如梦寐。
区区学舍曾未知,春晚日长唯有睡。
才智有余安得闲,疏慵顾我自当然。
喜君未忘太平事,独称赦书旌孝子。

邵武游氏老人三清堂紫芝

宋代· 苏辙

黑龟赤凤早逢师,白发苍颜老不衰。
丹鼎一丸深自秘,紫芝三叶却先知。
烟熏晴日云容薄,色凝秋霜玉性奇。
何日刀圭救羸病,尽芟荆棘种交梨。

除夜泊彭蠡湖遇大风雪

宋代· 苏辙

莫发邬阳市,晓榜彭蠡口。
微风吹人衣,雾绕庐山首。
舟人释篙笑,此是风伯候。
杙舟未及深,飞沙忽狂走。
暗空转车毂,渌水起冈阜。
众帆落高张,断缆已不救。
我舟旧如山,此日亦何有。
老心畏波澜,归卧塞窗牖。
土囊一已发,万窍无不奏。
初疑丘山裂,复恐蛟蜃斗。
鼓锺相轰豗,戈甲互磨叩。
云霓黑旗展,林木万弩彀。
曳柴眩人心,振旅拥军後。
或为羁雌吟,或作苍兕吼。
众音杂呼吸,异出殊圈臼。
中宵变凝冽,飞霰集粉糅。
萧骚蓬响乾,晃荡窗光透。
坚凝忽成积,澎湃殊未究。
紵缟铺前洲。琼瑰琢遥岫。
山川莽同色,高下齐一覆。
渊深窜鱼鳖,野旷绝鸣雊。
孤舟四邻断,余食数升糗。
寒虀仅盈盎,腊肉不满豆。
敝裘拥衾眠,微火拾薪构。
可怜道路穷,坐使妻子诟。
幽奇虽云极,岑寂顿未觏。
一年行将除,兹岁真浪受。
朝来阴云剥,林表红日漏。
风棱恬已收,江练平不绉。
两桨舞夷犹,连峰吐奇秀。
同行贺安稳,所识问癯瘦。
惊余空自怜,梦觉定真否。
春阳著城邑,屋瓦冻初溜。
艰难当有偿,烂熳醉醇酎。

雪中呈范景仁侍郎

宋代· 苏辙

羁游亦何乐,幸此贤主人。
东斋暖且深,高眠不知晨。
开门惊照曜,舞雪方缤纷。
繁云覆庭庑,落势一何匀。
霏霺本无着,积叠巧相因。
万类忽同色,九衢净无尘。
园林开组练,观阙堆琼珉。
虫书散鸟足,缟带翻车轮。
远游浩千里,欲出迷四邻。
谁言助春农,亦善欺客贫。
赖我古君子,高谈吐阳春。
方当庇华屋,岂忧无束薪。
关于诗人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