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真赞

宋代· 李之仪

衮毬输了一只脚,答语失了一只眼。却将两只杀人手,不妨捞虾只摸蚬。

踏翻船子月是谁,撞破烟楼如掣电。树倒藤枯笑呵呵,春光更觉家家遍。

东坡挽词

宋代· 李之仪

从来忧患许追随,末路文词特见知。肯向虞兮悲盖世,空惭赐也可言诗。

炎荒不死疑阴相,汉水相招本素期。月堕星沈岂人力,辉光他日看丰碑。

归自钱塘伏

宋代· 李之仪

吴山陈迹已飞埃,投老还惊病眼开。似泛灵槎海边去,却因华表鹤归来。

情移客枕收残梦,恨着江梅恋故台。便觉新篇资六翮,飘飘真是子虚才。

杂挽诗四首 其四

宋代· 李之仪

子令钦平昔,多惭接俊游。升堂称有志,执奠叹无由。

逝水空归壑,春风忽变秋。箫声到原尽,千载想风流。

清凉寺觉海召饭出数帖相示览之怆然求诗为记

宋代· 李之仪

潮去潮来知几年,依然城郭带山川。连虚玉骨元如虎,布地金沙旧种莲。

垂手鼎开香积供,传家仍是乳峰禅。珠庭月角人何在,赖有遗踪契宿缘。

学书十绝 其三

宋代· 李之仪

未逢四祖且堆堆,才见龙潭眼便开。龙去潭空人自老,衔花百鸟漫飞来。

和人感怀

宋代· 李之仪

高山在平地,高山地焉知。明珠出深渊,明珠渊岂期。

高明属在人,惟要须其时。物理固如此,了不差毫釐。

身世端自窘,岁月相奔驰。所以得黾勉,吾人惟能诗。

我非知诗者,平昔窃好之。每出每可愧,未易皆埙篪。

而君不我鄙,论极牙解颐。六年如一日,不取笑则疑。

彼乌足为计,有类宁同嗤。一朝召命至,闾里增光辉。

不曰人可贤,但从外物移。我贤君亦贤,谁能穷是非。

我欲挽君留,留君竟何为。聊作感慨别,肯效儿女悲。

陈人不自信,流品须维持。谁谓廊庙姿,如我品乃宜。

江充与丙吉,厚薄惟异施。其后七叶貂,阴功终表仪。

是等代不乏,浪尔分騧骊。时哉君何失,仪凤方临池。

为我寄声谢,击壤正自嬉。勉旃夔龙事,赓载冀勿隳。

立贤本无方,莫为陈言欺。

庄居值雨偶得十诗示秦处度 其五

宋代· 李之仪

死生固可嗟,一谪辄不返。君恩非不深,奈尔道路远。

反初不忍歌,折臂信能遣。已矣何足论,幸子真入眼。

罢官后稍谢宾客十绝 其三

宋代· 李之仪

忆逢新火客秦川,绣岭归来浴暖泉。从古盛衰如反掌,累累何地不新阡。

子瞻参寥太虚同游惠山用王武陵窦郡朱宿三诗韵各有所赋参寥录以相示余将游焉用次其韵 其一

宋代· 李之仪

曾为惠山客,心已寄苍茫。知今几何时,常在山间堂。

淹留情莫蛰,怅望身疑翔。联翩得秀句,古殿逢灯光。

耳冷彻孤韵,神幽拂清香。买舟行有期,此兴安能忘。

瑞竹即事三绝 其二

宋代· 李之仪

纤絺不挂汗如倾,一霎风来梦乍惊。自是人心有凉思,强将庭叶作秋声。

三家店早饮主人似喜余至而庭下残花犹在也酒客辄见避余固止之因得揽其醉态 其一

宋代· 李之仪

再过三家店,还投旧酒垆。重攀红踯躅,争认白髭须。

所惜自拘束,无因同拍扶。他年遂卜筑,终为伴歌呼。

关于诗人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