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和人)

宋代· 李之仪

中秋才过,又是重阳到。露乍冷,寒将报。绿香摧渚芰,黄密攒庭草。人未老。蓝桥谩促霜砧捣。
照影兰缸晕,破户银蟾小。樽在眼,从谁倒。强铺同处被,愁卸欢时帽。须信道。狂心未歇情难老。

次韵子瞻追和归去来

宋代· 李之仪

归去来兮,吾其老矣何时归?悟凫鹤之长短,鉴断续之哀悲。

怅野马之过隙,虽绝足而宁追。予行年五十有五,盖知五十四年之非。

须前因以命驾,岂大寒而方衣。兹物理之必至,又何资于发微?

吾家不远,可跂可奔。解我簪绂,即吾蓬门。里闬虽异,室庐具存。

称所有以取给,尚奚择于瓶樽。课童仆以供役,玩幼稚而开颜。

将有限以加节,异无适而不安。从宾客之款户,任风雨之当关。

足可及而必到,目可尽而必观。非梁燕与庭鹊,孰朝往而暮还?

寄终日以冗冗,绝妄心之桓桓!归去来兮,聊随缘以遨游。

何吾乡之必归,姑稍足而无求。等天地于逆旅,曷此乐而彼忧!

有客过门而问予,何不返乎先畴?羊肠纵辔,夜壑移舟。

空断梗之因风,昧死狐之首丘。但俯仰以托物,徒上下以通流!

予既谢夫不敏,愿进言而少休!已矣乎!虫以其能知时,祸生有胎神岂留。

羡其可久将安之,焉用必归去自修!乃其期想荒芜之六凿,时载耨而载耔。

幸洒然而无著,遂寓怀于此诗!岂前人之敢及,庶知予自信而不疑。

为道见还诗因次其韵兼简孝锡

宋代· 李之仪

反衣狐裘矜绿里,月落宵行易沦委。崎岖身世等秋蓬,皎皎吾心淡如水。

青云有路谁引目,肯学荒疏辍洗髓。经营一饱困南北,未易功名输故纸。

尔来投迹间诸彦,白雪每容参下里。何殊溺者得尺素,聊谢箕翁徒洗耳。

大官供庖事铅椠,时引古人同净几。枉老王郎特我贤,华衮相先惭溢美。

清风冷落劳怅望,谁谓云间见黄绮。因收倦绪聊纺织,半是弃馀安足喜。

一片箫韶送下天,游遍华胥如唤起。从此修途可问津,岂复龙头却蛇尾。

晚过王晋卿第移坐池上松杪凌霄烂开

宋代· 李之仪

清风习习醒毛骨,华屋高明占城北。胡床偶伴庾江州,万盖摇香俯澄碧。

阴森老树藤千尺,刻桷雕楹初未识。忽传绣障半天来,举头不是人间色。

方疑绚塔灯炤耀,更觉丽天星的历。此时遥望若神仙,结绮临春犹可忆。

徘徊欲去辄不忍,百种形容空叹息。乱点金钿翠被张,主人此况真难得。

东坡先生赞 其二

宋代· 李之仪

天作斯文,万物所印。时惨时舒,与天同运。其谁特立,卓哉吾人。

黄且落矣,蔚然常春。见险弗止,自信无闷。求仁得仁,于我何怨。

光时显被,外薄四夷。载瞻载仰,百世之师。

次韵君俞兼简少孙六首 其三

宋代· 李之仪

莫羡财多石季伦,任从闾里笑长人。五湖浪迹名终在,六印悬腰眼暂新。

且乐歌呼随沥斝,不妨文字洗留尘。年来顿觉珠玑富,万户侯家却是贫。

近得石菖蒲胡伯镇见之谓必以锦石资藉乃可以久遽彻所有为贶仍枉佳句辄次韵奉谢

宋代· 李之仪

倒屣得小异,不言四时备。遗我百明珠,书窗遽增气。

石盆丛秀转光辉,携挈衰慵绝尘世。更烦藻思玄维持,纸上盆中尽珍琲。

他时相对擘麟脯,何必方平为绍介。

元白拿舟相访出纸求书因书此以归其纸

宋代· 李之仪

小篷不卸远相寻,顿喜忘年得断金。便觉雨华随脱麈,更能操笔问来禽。

投怀方寄朱弦直,掺袂还惊白发深。独幸南游慰真赏,他年会见好丛林。

江神子

宋代· 李之仪

恼人天气雪消时。落梅飞。日初迟。小阁幽窗,时节听黄鹂。新洗头来娇困甚,才试著,夹罗衣。
木梨花拂淡燕脂。翠云欹。敛双眉。月浅星深,天淡玉绳低。不道有人肠断也,浑不语,醉如痴。

试陈瞻 其九

宋代· 李之仪

十年不去有如何,得少何须较失多。大是驹奴必千里,功名他日莫渠魔。

石碛朱希仲馆谷甚勤因题壁间

宋代· 李之仪

主人好客久闻名,曾约江鱼对酒烹。邂逅相逢同一笑,逡巡不觉到三更。

屠龙手段元非策,画虎工夫浪有声。便欲与君论卒岁,却忧舟子报潮平。

雨中花令·休把身心撋就

宋代· 李之仪

休把身心撋就。著便醉人如酒。富贵功名虽有味,毕竟因谁守。看取刀头切藕。厚薄都随他手。趁取日中归去好,□莫待、黄昏後。
关于诗人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