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

宋代· 苏轼

昔者子舆病且死,其友子祀往问之。
跰?鲜鉴井自叹息,造物将安以我为。
今观古塑维摩像,病骨磊嵬如枯龟。
乃知至人外生死,此身变化浮云随。
世人岂不硕且好,身虽未病心已疲。
此叟神完中有恃,谈笑可却千熊罴。
当其在时或问法,俯首无言心自知。
至今遗像兀不语,与昔未死无增亏。
田翁里妇那肯顾,时有野鼠衔其髭。
见之使人每自失,谁能与结无言师。

赠虔州术士谢晋臣

宋代· 苏轼

属国新从海外归,君平且莫下帘帷。
前生恐是卢行者,後学过呼韩退之。
死後人传戒定慧,生时宿直斗牛箕。
凭君为算行年看,便数生时到死时。

赠蔡茂先

宋代· 苏轼

京城三日雨留人,吴市门前访子真。
赤脚长须俱好事,新诗软语坐生春。
邺侯久有牙签富,太史犹探禹穴新。
不惜为君挥尺素,却忧善守备三邻。

满庭芳·归去来兮

宋代· 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次韵陈履常张公龙潭

宋代· 苏轼

明经宣城宰,家此百尺澜。
郑公不量力,敢以非意干。
玄黄杂两战,绛青表双蟠。
烈气死强敌,仁心恻饥寒。
精诚祷必赴,苟简求亦难。
萧条麦麰枯,洗荡日月宽。
念子无吏责,十日勤征鞍。
春蔬得雨雪,少助先生盘。
龙不惮往来,而我独宴安。
闭阁默自责,神交清夜阑。

同曾元恕游龙山吕穆仲不至

宋代· 苏轼

青春不觉老朱颜,强半销磨簿领间。
愁客倦吟花以酒,佳人休唱日衔山。
共知寒食明朝过,且赴僧窗半日闲。
命驾吕安邀不至,浴沂曾点暮方还。

书刘景文所藏宗少文一笔画

宋代· 苏轼

宛转回纹锦,萦盈连理花。
何须郭忠恕,匹素画缫车。

后十余日复至

宋代· 苏轼

东君意浅著寒梅,千朵深红未暇裁。
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论时节遣花开。

南歌子(黄州腊八日饮怀民小阁)

宋代· 苏轼

卫霍元勋后,韦平外族贤。吹笙只合在缑山。闲驾彩鸾归去、趁新年。
烘暖烧香阁,轻寒浴佛天。他时一醉画堂前。莫忘故人憔悴、老江边。

韩康公挽词三首

宋代· 苏轼

故国非乔木,兴王有世臣。
嗟余后死者,犹及老成人。
德业经文武,风流表缙绅。
空余行乐地,处处泣遗民。
再世忠清德,三朝翼赞勋。
功成不归国,就访敢忘君。
旧学严诗律,余威靖塞氛。
何当继韩奕,故吏总能文。
西第开东阁,初筵点后尘。
笙歌邀白发,灯火乐青春。
扶路三更罢,回头一梦新。
赋诗犹墨湿,把卷独沾巾。

赠袁陟

宋代· 苏轼

是身如虚空,万物皆我储。
胡为强分别。
百金买田庐。
不见袁夫子,神马载尻舆。
游于无何有,一饭不愿余。
官湖为我池,学舍为我居。
何以遗子孙,此身自蘧蒢。
薰风暗杨柳,秋水净芙蕖。
应观我知子,不怪子知鱼。

十月十六日记所见

宋代· 苏轼

风高月暗水云黄,淮阴夜发朝山阳。
山阳晓雾如细雨,炯炯初日寒无光。
云收雾卷已亭午,有风北来寒欲僵。
忽惊飞雹穿户牖,迅驶不复容遮防。
市人颠沛百贾乱,疾雷一声如颓墙。
使君来呼晚置酒,坐定已复日照廊。
怳疑所见皆梦寐,百种变怪旋消亡。
共言蛟龙厌旧穴,鱼鳖随徙空陂塘。
愚儒无知守章句,论说黑白推何祥。
惟有主人言可用,天寒欲雪饮此觞。
关于诗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