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逸少帖

宋代· 苏轼

颠张醉素两秃翁,追逐世好称书工。
何曾梦见王与钟,妄自粉饰欺盲聋。
有如市倡抹青红,妖歌嫚舞眩儿童。
谢家夫人淡丰容,萧然自有林下风。
天门荡荡惊跳龙,出林飞鸟一扫空。
为君草书续其终,待我他日不匆匆。

次秦少游韵赠姚安世

宋代· 苏轼

帝城如海欲寻难,肯舍渔舟到杏坛。
剥啄扣君容膝户,巍峨笑我切云冠。
问羊独怪初平在,牧豕应同德曜看。
肯把参同较同异,小窗相对为研丹。

吊徐德占?并引?

宋代· 苏轼

.余初不识德占,但闻其初为吕惠卿所荐,以处士用。
元丰五年三月,偶以事至蕲水。
德占闻余在传舍,惠然见访,与之语,有过人者。
是岁十月,闻其遇祸,作诗吊之。
美人种松柏,欲使低映门。
栽培虽易长,流恶病其根。
哀哉岁寒姿,肮脏谁与伦。
竟为明所误,不免刀斧痕。
一遭儿女污,始觉山林尊。
従来觅栋梁,未免傍篱藩。
南山隔秦岭,千树龙蛇奔。
大厦若果倾,万牛何足言。
不然老岩壑,合抱枝生孙。
死者不可悔,吾将遗后昆。

与道源游西庄,遇齐道人,同往草堂,为齐书此

宋代· 苏轼

桑麻已零落,藻荇复消沉。园宅在人境,岁时伤我心。

强穿南埭路,遥望北山岑。欲与道人语,跨鞍聊一寻。

无题?此为白居易诗?

宋代· 苏轼

引手攀红樱,红樱落如线。
仰首看红日,红日走如箭。
年光与时景,顷刻互衰变。
何当血肉身,安得常强健。
人心苦执迷,富贵忧贫贱。
忧色常在眉,欢容不上面。
吾今头半白,把镜非不见。
惟应花下杯,更待他人劝。

苏州姚氏三瑞堂(姚氏世以孝称)

宋代· 苏轼

君不见董邵南,隐居行义孝且慈。
天公亦恐无人知,故令鸡狗相哺儿,又令韩老为作诗。
尔来三百年,名与淮水东南驰。
此人世不乏,此事亦时有。
枫桥三瑞皆目见,天意宛在虞鳏后。
惟有此诗非昔人,君更往求无价手。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

宋代· 苏轼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
若人今已无,此竹宁复有。
那将春蚓笔,画作风中柳。
君看断崖上,瘦节蛟蛇走。
保时此霜竿,复入江湖手。
晁子拙生事,举家闻食粥。
朝来又绝倒,谀墓得霜竹。
可怜先生槃,朝日照苜蓿。
吾诗固云尔,可使食无肉。
(吾旧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减字木兰花

宋代· 苏轼

凭谁妙笔。横扫素缣三百尺。天下应无。此是钱塘湖上图。(苏轼)
一般奇绝。云淡天高秋夜月。费尽丹青。只这些儿画不成。(仲殊)

昭陵六马,唐文皇战马也,琢石象之,立昭陵

宋代· 苏轼

天将铲隋乱,帝遣六龙来。
森然风云姿,飒爽毛骨开。
飙驰不及视,山川俨莫回。
长鸣视八表,扰扰万驽骀。
秦王龙凤姿,鲁鸟不足摧。
腰间大白羽,中物如风雷。
区区数竖子,搏取若提孩。
手持扫天帚,六合如尘埃。
艰难济大业,一一非常才。
维时六骥足,绩与英术陪。
功成锵八鸾,玉辂行天街。
荒凉昭陵阙,古石埋苍苔。

独酌试药玉酒盏有怀诸君子明日望夜月庭佳景

宋代· 苏轼

镕铅煮白石,作玉真自欺。
琢削为酒杯,规摹定州瓷。
荷心虽浅狭,镜面良渺瀰。
持此寿佳客,到手不容辞。
曹侯天下平,定国岂其师。
一饮至数石,温克颇似之。
风流越王孙,诗酒屡出奇。
喜我有此客,玉杯不徒施。
请君诘欧陈,问疾来何迟。
呼儿扫月榭,扶病及良时。

次韵朱光庭喜雨

宋代· 苏轼

久苦赵盾日,欣逢傅说霖。
坐知千里足,初觉两河深。
破屋常持伞,无薪欲爨琴。
清诗似庭燎,虽美未忘箴。

铁拄杖(并叙)

宋代· 苏轼

柳真龄字安期,闽人也。
家宝一铁拄杖,如ω栗木,牙节宛转天成,中空有簧,行辄微响。
柳云得之浙中,相传王审知以遗钱镠,镠以赐一僧。
柳偶得之以遗余,作此诗谢之。
柳公手中黑蛇滑,千年老根生乳节。
忽闻铿然爪甲声,四坐惊顾知是铁。
含簧腹中细泉语,迸火石上飞星裂。
公言此物老有神,自昔闽王饷吴越。
不知流落几人手,坐看变灭如春雪。
忽然赠我意安在,两脚未许甘衰歇。
便寻辙迹访崆峒,径渡洞庭探禹穴。
披榛觅药采芝菌,刺虎鏦蛟擉蛇蝎。
会教化作两钱锥,归来见公未华发。
问我铁君无恙否,取出摩挲向公说。
关于诗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