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近现代· 汪东

无憀重入少年场。
犹解作清狂。
沾唇莫厌伤多酒,好花开、偏近离觞。
惜别风催燕剪,留人语啭莺簧。
此生有愿可能偿。
密意更须商。
相携筑屋西湖畔,待题名、深柳书堂。
阶下不除青草,门前只种垂杨

檐前铁 古今词话载此调而佚作者姓名,余谓其能以质直之语,写沈咽之情,感而和之

近现代· 汪东

冷风吹叶下空阶,萧萧未歇。
动窗棂、泣网落𧑤丝,浑似乱愁萦结。
黄昏近,寒螀语,恨只助人悽咽。
无聊甚,数归期,又拾金钱重跌。
缄情处,蜀红笺纸都成血。
荏苒秋冬,越越闷人时,谁为说

齐天乐 落叶

近现代· 汪东

洞庭波起寒生遍,天涯自惊秋早。
绿断平芜,霜凋杂树,不碍高楼凝眺。
千山径悄。
想磴曲潜埋,斧斤难到。
剩有乔柯,乱撑枝干上云表。
深闺还动羁思,月光飞下处,偏见孤皎。
鹊噪空槐,螀啼金井,都入琴弦悽调。
兰釭焰小。
听飒飒声乾,透奁风峭。
为感飘零,半床慵未扫

减字木兰花 题陈师曾墨竹卷

近现代· 汪东

宣南旧事。
结社相亲吾与子。
曾到槐堂。
老树参天竹映廊。
湖州逝去。
遗墨千年留矩度。
展卷先惊。
飒飒风从纸上生

看花回 雨中集紫兰小筑观梅,盆景尤佳绝。归用清真韵作

近现代· 汪东

数株垂柳如染,映水鲜洁。
细雨乍飞又止,误荇带横空,枝干交结。
亭虚步窈,藤杖棕鞋穿径滑。
凝玩处、玉蝶轻盈,翠虬浮动两清绝(玉蝶梅,花名,配以古松。
)。
无计引、匆匆岁月。
又了却、半春佳节。
唯有幽思怨意,甚灭尽还生,酷似僧发。
迢遥去驿,分付逢花休便折。
见花枝,泪如雨,自觉心情别

十二时

近现代· 汪东

晚来时破棂风恶,城上严更方始。
独背地、思量前事。
那日匆匆分袂。
记曲阑干,临窗几砚,誓不曾重倚。
灯焰灭、划尽炉灰,被冷枕单,欲睡偏还惊起。
天渐明、瞢腾一晌,愈怯十分寒意。
卯酒甫醒,斜晖已散,镇日厌厌地。
蓦见伊、影在搴帷,又似梦里。
便细书、红笺叠句,诉与羁人愁思。
待得归来,重谐鸳侣,又早经年岁。
十二时不断,心肠恁般牵系

归朝欢

近现代· 汪东

万绪千端那可说。
黯黯销魂唯是别。
琵琶马上作边声,明妃远嫁尤凄绝。
古今同怨结。
擘钗分钿盟空设。
指虚无、海山深处,涌见金银阙。
艳质轻盈肤似雪。
下望尘寰泪凝血。
欲将碧海比深情,量乾海水情难竭。
梦回添哽咽。
梦中犹许魂飞越。
渐看看、曙光分瓦,帘外挂残月

金盏子令

近现代· 汪东

清辰霁雨,骤看春涨,已平池。
亭轩四瞩,有繁樱照眼,桃李纷披。
黄蜂紫燕,来去如织,共赏花时。
到晚来、湘帘半卷,挂绿杨枝

浣溪纱慢 和清真

近现代· 汪东

藓石护径竹,瓜李堆盘果。
翠阴翳日,榴绽交枝火。
时序暗易,不肯留余朵。
凉后窥窗琐。
慵困眼惺忪,宝钗斜、鸾欹凤亸。
且休那。
这会少离多。
恨天边皓魄,人世梦缘,好事皆成破。
远道寄书,谁许是真个。
及早归来呵。
还怕约归期,一年年、流光误我

清平乐

近现代· 汪东

飘扬柳絮。
那识春归处。
欲共酴醾商去住。
教剪风幡护取。
回思萼绿兰香。
也曾占断年芳。
天与蝶蜂情性,一生长为花忙

百媚娘

近现代· 汪东

珠幕绮筵围绕。
个里有人同笑。
发秀被肩蛾淡画,曼睩腻颜尤好。
忆满院、红芳争比貌。
连夜都开了。
叠砌紫苔钱小。
不放履鸳重到。
一晌几曾亲梦见,传信也无青鸟。
乐事尽随枝叶槁。
花径空如埽

无闷 初冬大雪,寄讯粤中友人

近现代· 汪东

寒积庭阴,风战碎叶,楼角黄昏独倚。
怅望绝、琼华醉魂愁死。
忽见柳花飘洒,误记得、吟边回春意。
灞桥鞭缓,孙山棹冷,酿成清思。
天际。
故人使对,旧苑苍茫,几番凝睇。
料须讶、疏林未堪装缀。
偶化寻芳晓蝶,莫身到、瑶台忘尘世。
倩梦里、飞过罗浮,又值翠禽酣睡

关于诗人

汪东,1890-1963.6.13,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原名东宝,后改名东,字旭初,号寄庵,别号寄生、梦秋。江苏吴县人。著名词学家。1890年生于江苏吴县东北街(今位于苏州市城内),有书房名曰“寄庵”。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1904年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哲学馆(后改为“东洋大学”)学习。同时结识孙中山,参加同盟会,鼓吹革命,任《民报》编辑、主编。1908年,师从章太炎习文字学,与黄侃、钱玄同、吴承仕同为章门四弟子。1910年回国,参与江苏光复活动。1912年,担任《大共和报》撰述,并参加“南社”,对抗北京北洋政府。1913年,任北洋政府内务部佥事。1923年,与章太炎等人在上海创办了《华国月刊》。1925年,任江苏省长公署秘书。1927年,受第四中山大学校长张乃燕之聘担任该校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28年学校改为“国立中央大学”(中大校歌由汪东作词,程懋筠谱曲,歌词是:"维襟江而枕海兮,金陵宅其中。陟升皇以临睨兮,此实为天府之雄。焕哉郁郁兮,文所钟。宏我黉舍兮,甲于南东。干戈永戢,弦诵斯崇。百年树人,郁郁葱葱。广博易良兮,吴之风。以此为教兮,四方来同。")。1930年,文学院院长谢寿康奉调出任比利时大使,由汪东继任文学院院长。1932年罗家伦任中大校长后聘任的各院院长为文学院汪东,法学院童冠贤、理学院孙洪芬、教育学院黄健中、工学院卢思绪、农学院邹树文、(当时的医、商两学院已独立,在上海建成“中大上海医学院”和“中大上海商学院”)。1937年,随中央大学入川,曾于1938年改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至1943年任重庆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抗战胜利后担任国立礼乐馆(该馆成立于1943年,直属于民国政府教育部)馆长,1947年与柳诒徵、夏敬观、冒鹤亭、汪辟疆、顾颉刚等教授同任国史馆(1946年12月由国民党政府成立,后迁台湾)修纂。解放后,于1950年被选为苏州市人民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1954年起,先后任苏州市政协常委、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苏州市委员会主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汪东为章太炎弟子,凡经史百家,无不研习,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诸方面,都有创获。1963年6月13日,汪东因患胃癌医治无效,病故在苏州,享年74岁。遗体葬于吴县越溪陆墓山。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