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近现代· 汪东

灯下任、自拈象管,消得旅中愁绪。
记驻马门巷,坠鞭伴侣。
惊逢汉渚盈盈女。
甚便展、香衾同倚,不分朝暮。
渐绿尽、一院阴阴芳树。
辛苦。
每秪为、暂时分手,泪花湿枕,指约三五。
归期已早,背人凝伫。
相偎先未论心素。
但细数郎踪,闻道寻常游聚。
便自有闲心,百般娇妒。
此情念否。
顿隔海天,深处蛮荒住。
怕佳景、也成孤负

拾翠羽

近现代· 汪东

秋色横空,霜气渐凋园木。
正呼群、雁行相逐。
频年去国,此情枨触。
谁肯念、天外有人悽独。
寸寸光阴,飞电逝波同速。
恐他时、冶游难续。
邯郸炊黍,不关荣辱。
仙梦回、犹及桂花飘粟

玉连环

近现代· 汪东

行云易逐飘风散。
玉觞催满。
不须苦恨即分离,恨只恨、相逢晚。
留赠错,金衣剪。
报君团扇。
亦知秋扇有捐时,慎莫剪、恩情断

赞浦子

近现代· 汪东

缓带垂鸳结,低床荐鸭㲨。
粉褪腮痕淡,脂香口气融。
正拟闲情有赋,岂知梦雨无踪。
夏雪冬雷震,期欢得再逢

石湖仙 雪后数日,榆生以盻雪词索和,稍更其意,仍次韵

近现代· 汪东

镫摇微炷。
听风里寒声,檐际时度。
谁念客中情,盼裁缝、征衣早絮。
疏霙飘散,渐讶换、隔邻荒圃。
凝伫。
看万花、取次争吐。
丰占预谋塈廪,未须夸、琼瑶缀树。
纩挟三军,抵得横吹歌谱。
一纸传钞,一篇先睹。
好赓枚赋。
同起舞。
光辉照见眉宇

绕佛阁 和清真

近现代· 汪东

暮寒未敛。
烟雾似幕,深闭书馆。
良夜偏短。
瘦檠尚闪,余光照帷幔。
泪尊自满。
閒念旧京,人共天远。
江路纡婉。
片帆指向,南东卸遥岸。
绣阁送行日,为补征衣拈彩线。
情话背人,佯羞低粉面。
奈唱罢骊驹,壶漏催箭。
此生难见。
恨瘴海波翻,魂梦零乱。
理相思、寸笺愁展

眼儿媚 其二

近现代· 汪东

随身双佩刻鸳鸯。
分贮镂金箱。
三生愿结,敲残清磬,爇尽沈香。
不成天意终相扼,欲断已无肠。
年年最苦,春心寥落,春物繁昌(代答)

满江红 用耆卿体韵

近现代· 汪东

体质奇容,被天遣、柔丝萦系。
从头想、几般甘苦,动人情味。
这彼此、相怜相惜意。
问中心、蕴结何年始。
万千遍、输转碾回肠,添愁悴。
拚一醉,为佳计。
依旧是,醒醒地。
长宵数更筹,枕头沾泪。
纵道得、本无些子事。
也不应、便恁轻抛弃。
算更无、别语寄秋娘,归来是

临江仙 贞白有感旧之作,依韵和之

近现代· 汪东

寂寂莺辞故苑,凄凄蛩诉高秋。
梧桐院静独登楼。
徐书鸿北向,照影月西流。
髣髴褰帷一笑,依然剪水明眸。
单衾转侧想娇柔。
莫辞今夜梦,添作异乡愁

声声令

近现代· 汪东

花明绣户,香满雕檐。
嫩苔铺径绿毵毵。
芳辰易逝动骊歌,酒频添。
看黛眉、微锁两尖。
孤馆经秋,龙凤管,不曾拈。
夜来庭院雨廉纤。
怀人远道恨深时,病相兼。
又怎禁、寒意透帘

河满子

近现代· 汪东

彩笔闲题秀句,金徽暗数华年。
可惜欢娱才几日,无端春思萦牵。
杏靥销残红粉,柳条摆脱轻绵。
极目云山北向,惊心道里盈千。
那日临岐斟别酒,黯然相对无言。
赢得一声河满,长教泪洒尊前

金缕曲 叙甫游吴归,以词见寄,有吊大壮自沈语,次和一首

近现代· 汪东

历尽巴渝路。
最难忘、论兵煮酒,竹楼高处(竹楼在北泉。
)。
归到东南翻索寞,来往都无旧雨。
更枫落、吴江如舞。
绝似灵均沈湘恨,叹从来、遇合皆天数。
魂踯躅,江之浒。
小山佚思谁能补。
剩伤心、阖闾宫畔,草连荒楚。
霸业销沈千年后,尚喜一丘名虎。
休便道、山川非故。
乱石崩涛惊人句,看苏公、词笔驱今古。
我只合,女郎谱

关于诗人

汪东,1890-1963.6.13,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原名东宝,后改名东,字旭初,号寄庵,别号寄生、梦秋。江苏吴县人。著名词学家。1890年生于江苏吴县东北街(今位于苏州市城内),有书房名曰“寄庵”。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1904年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哲学馆(后改为“东洋大学”)学习。同时结识孙中山,参加同盟会,鼓吹革命,任《民报》编辑、主编。1908年,师从章太炎习文字学,与黄侃、钱玄同、吴承仕同为章门四弟子。1910年回国,参与江苏光复活动。1912年,担任《大共和报》撰述,并参加“南社”,对抗北京北洋政府。1913年,任北洋政府内务部佥事。1923年,与章太炎等人在上海创办了《华国月刊》。1925年,任江苏省长公署秘书。1927年,受第四中山大学校长张乃燕之聘担任该校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28年学校改为“国立中央大学”(中大校歌由汪东作词,程懋筠谱曲,歌词是:"维襟江而枕海兮,金陵宅其中。陟升皇以临睨兮,此实为天府之雄。焕哉郁郁兮,文所钟。宏我黉舍兮,甲于南东。干戈永戢,弦诵斯崇。百年树人,郁郁葱葱。广博易良兮,吴之风。以此为教兮,四方来同。")。1930年,文学院院长谢寿康奉调出任比利时大使,由汪东继任文学院院长。1932年罗家伦任中大校长后聘任的各院院长为文学院汪东,法学院童冠贤、理学院孙洪芬、教育学院黄健中、工学院卢思绪、农学院邹树文、(当时的医、商两学院已独立,在上海建成“中大上海医学院”和“中大上海商学院”)。1937年,随中央大学入川,曾于1938年改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至1943年任重庆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抗战胜利后担任国立礼乐馆(该馆成立于1943年,直属于民国政府教育部)馆长,1947年与柳诒徵、夏敬观、冒鹤亭、汪辟疆、顾颉刚等教授同任国史馆(1946年12月由国民党政府成立,后迁台湾)修纂。解放后,于1950年被选为苏州市人民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1954年起,先后任苏州市政协常委、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苏州市委员会主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汪东为章太炎弟子,凡经史百家,无不研习,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诸方面,都有创获。1963年6月13日,汪东因患胃癌医治无效,病故在苏州,享年74岁。遗体葬于吴县越溪陆墓山。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