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垆曲

近现代· 汪东

赏音人去后,寂寞情怀不堪表。
青溪载月,桑泊看花,长记岸帻行吟,挥杯谈笑。
乱离先有兆。
哲人萎矣,看举世、波翻云扰。
向此日、归来万里,只供凭吊。
心悄悄。
重过蓝家庄畔,一抹轻烟带残照。
旧时门巷,何处亭轩,剩见菜种,篱根蔓萦枝杪。
黄垆今古道。
支鸡斗酒,问谁识、平生游好。
指钟阜、盈颠白雪,也如人老

醉吟商小品

近现代· 汪东

乍意倦、轻拢慢撚,暗伤春老。
四弦斜抱。
梦落胡沙道。
合眼幽吟谁告。
丹青已晓

斗百花 题红薇老人百花长卷

近现代· 汪东

活色生香堪爱,连幅溪藤熏透。
金荷浅注醇醪,木笔争开锦绣。
千载高情,全得赵俶菁华,更比清于(恽冰字。
)驰骤。
闺阁谁能偶。
取次韶光,百种霞蒸云凑。
梅蕊占春,还携菊芳兰秀。
点缀丹青,群花共作新妆束,与红薇为寿

千秋万岁 依李冠声韵以遣遐思

近现代· 汪东

楚歌起,有恨谁能辨。
想绮窗幽,春寒浅。
炷沈檀、绣幕垂三面。
玉真鬒发须臾现。
云驾缈,导兰径,来杏院。
独擅芳华今古羡。
艳紫娇红俱罢选。
瑶台曾似当初见。
倚蛾眉、淡扫嫌脂粉,春风点拂新妆面。
空此际,把前事,思量遍

鹧鸪天 春后大雪,时余著铁裲裆,初起试步

近现代· 汪东

病起方知隔岁期。
衰翁意气未全衰。
漫愁脚底云随步,要看山中雪打围。
抟絮冒,洒吟髭。
朝来拄杖倚柴扉。
敢忘将士边头苦,也趁春寒试铁衣

鹧鸪天 芷町酒后读余天香词,荡气回肠,不能自已,因亦述红燕故事索赋

近现代· 汪东

万事如云不可量。
明镫难熨旧回肠。
绿珠竟遣随孙尉,小玉终须忆李郎。
将薄倖,换悲凉。
锦城花叶易凋伤。
多情剩有红襟燕,岁岁衔泥入画堂

归去来 家书盼花朝前归,为余生日也。寄答

近现代· 汪东

客鬓添霜缕。
登高望、怨怀谁诉。
飘花坠叶身难主。
尽思归、归不去。
密函书字相分付。
道花底、一樽休误。
殷勤欲报无佳语。
空牵引、两眉聚

洞仙歌

近现代· 汪东

漫游镫市,荡尘香随履。
别语分明自能记。
道深恩、莫负后约堪凭,从今愿、四海兵氛不起。
君行何太遽,挥手厓端,已见冥鸿在天际。
未了冻桐花(蜀中谓二三月间寒信为冻桐花。
),归及湔裙,应尚有、照水轻盈桃李。
悔不驾、云车共翱翔,但心逐、飘风送君千里

倒犯

近现代· 汪东

病里乍相逢,系情旋(去声。
)同幽讨。
香温玉皎。
私心谓、是乡堪老。
春华易逝,回首花溪欢踪杳。
共倦羽还家,绿满池塘草。
赋新愁,理吟稿。
吴苑渐荒,问讯词人,菭阶空自埽。
绣户荫静樾,弄长笛、知音少。
待梦入、南柯好。
向妆楼、褰帷同浅笑。
恨坠叶敲窗,客睡偏惊觉。
夜深镫焰小

法曲献仙音

近现代· 汪东

风裂残蕉,露含新菊,画出秋心僝僽。
戍角哀吟,断蛩凄咽,黄昏共谁厮守。
问路阻、千山外,能知此情否。
倚阑久。
听商声、去来高树,禁乍冷、唯仗数杯淡酒。
懒起索寒衣,想裁缝、经遍纤手。
转叶飞蓬,似飘零、身在江右。
待殷勤说与,怕惹玉台人瘦

感恩多 有歌余新词,以为别后相念之资者,作此追送

近现代· 汪东

异乡多景色。
杨柳摇轻碧。
此时君远行。
意难平。
几度回车不忍(作平。
)别,按新声。
按新声。
一曲将终,泪珠双脸盈

踏莎行

近现代· 汪东

春到东斋,花开西府。
愁心直寄江干渡。
年年江水总平堤,何曾一滴东流去。
归讯难凭,佳辰休误。
清溪花好应无数。
细思此地即江南,家山更肯留人住

关于诗人

汪东,1890-1963.6.13,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原名东宝,后改名东,字旭初,号寄庵,别号寄生、梦秋。江苏吴县人。著名词学家。1890年生于江苏吴县东北街(今位于苏州市城内),有书房名曰“寄庵”。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1904年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哲学馆(后改为“东洋大学”)学习。同时结识孙中山,参加同盟会,鼓吹革命,任《民报》编辑、主编。1908年,师从章太炎习文字学,与黄侃、钱玄同、吴承仕同为章门四弟子。1910年回国,参与江苏光复活动。1912年,担任《大共和报》撰述,并参加“南社”,对抗北京北洋政府。1913年,任北洋政府内务部佥事。1923年,与章太炎等人在上海创办了《华国月刊》。1925年,任江苏省长公署秘书。1927年,受第四中山大学校长张乃燕之聘担任该校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28年学校改为“国立中央大学”(中大校歌由汪东作词,程懋筠谱曲,歌词是:"维襟江而枕海兮,金陵宅其中。陟升皇以临睨兮,此实为天府之雄。焕哉郁郁兮,文所钟。宏我黉舍兮,甲于南东。干戈永戢,弦诵斯崇。百年树人,郁郁葱葱。广博易良兮,吴之风。以此为教兮,四方来同。")。1930年,文学院院长谢寿康奉调出任比利时大使,由汪东继任文学院院长。1932年罗家伦任中大校长后聘任的各院院长为文学院汪东,法学院童冠贤、理学院孙洪芬、教育学院黄健中、工学院卢思绪、农学院邹树文、(当时的医、商两学院已独立,在上海建成“中大上海医学院”和“中大上海商学院”)。1937年,随中央大学入川,曾于1938年改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至1943年任重庆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抗战胜利后担任国立礼乐馆(该馆成立于1943年,直属于民国政府教育部)馆长,1947年与柳诒徵、夏敬观、冒鹤亭、汪辟疆、顾颉刚等教授同任国史馆(1946年12月由国民党政府成立,后迁台湾)修纂。解放后,于1950年被选为苏州市人民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1954年起,先后任苏州市政协常委、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苏州市委员会主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汪东为章太炎弟子,凡经史百家,无不研习,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诸方面,都有创获。1963年6月13日,汪东因患胃癌医治无效,病故在苏州,享年74岁。遗体葬于吴县越溪陆墓山。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