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八首(存五) 其四

清代· 刘绎

痛苦睢阳守独坚,援师不至亦徒然。
号呼上下谁澜挽,望救东南或瓦全。
嫠妇思周遑恤纬,野人处杞尚忧天。
重劳宵旰勤西顾,将相何人庙略宣。

题陈莘田明府诗册

清代· 刘绎

回首春风坐绛帷,莲花幕底廿年思。
干戈未定纡筹略,樽酒重论过故知。
老境渐高看格律,豪情如昔见须眉。
云烟过眼都成幻,但愿时清自咏诗。

哭弟熙庵 其一

清代· 刘绎

半生豪气暗消磨,一事无成可奈何。
铁拂只今偿梦早,金丹从古误人多。
每愁外侮思投笔,谁料穷途莫返戈。
义侠空怀余宝剑,弥留犹自手摩挲。

四月九日集于鹭洲浴沂亭,同座者陈柳平郡守、柏仰峰参戎、王湘舟别驾、匡俞臣比部、张雨农广文、王少湘孝廉

清代· 刘绎

旌旗小队出城来,弦诵声中笑语陪。
时雨一番先客过,荒斋今日为君开。
百年风景宜文宴,四座山光入酒杯。
剑佩雍容瞻瞩远,凭栏怀想济时才。

怀老可

清代· 刘绎

每过层山万笏迎,那知山路亦榛荆。
蓬飞旷野身何托,松撼狂涛听乍惊。
地僻自能容杜老,天年应不夭龚生。
常从百里探消息,何日重逢话泰平。

矩亭大令见示《和沈槐卿鄱阳大令元夜捕贼金缕曲三叠》,长句和之

清代· 刘绎

词客原非局外人,将才仍现宰官身。
狄青此夜关曾夺,虞诩当年吏是循。
白石故乡怀格调,藏园宗派写精神。
大江东去凭高唱,铁板铜琶听得真。

幸雨 其一

清代· 刘绎

烦忧溽暑并如焚,远远烽烟接火云。
正与田禾争性命,况兼市虎骇传闻。
山楼帘卷风难定,城阙峰遮日未曛。
且幸众心收一雨,夜凉全已洗炎氛。

读荆山同年《哭兄诗》①

清代· 刘绎

忍听孤鸿嘹唳鸣,中宵风雨搅吟声。
哭歌无复埙篪韵,生死方知手足情。
慷慨九原完骨肉,弥留数语感神明。
凭将孝弟成忠义,勉慰慈心慰乃兄。

奉母避难至中村符征岩茂才宅感赋

清代· 刘绎

白云深处托慈闱,到此穷人得所归。
避地敢劳歌夏屋,循陔犹幸近春晖。
孔融任侠交情重,公瑾升堂古道稀。
不觉欢留五晨夕,两家情意尚依依。

送秋

清代· 刘绎

几度盼秋秋不到,秋来秋去更情殷。
旱晴一雨才三日,天气新霜未十分。
疏叶淡黄欺夕照,微风飞白漾轻云。
从来志士嗟长夜,悔不乘时早树勋。

次韵答萧友松学博

清代· 刘绎

不受元规半点尘,重逢犹是旧丰神。
感时书事文弥健,话旧伤怀语更亲。
每咏采薇嗟孝子,也知叱驭勖忠臣。
但期早晚平安报,萱草忘忧竹有邻。

书事八首(存五) 其五

清代· 刘绎

王师貔虎尚桓桓,济旱云霓慰望难。
困我一隅如瓮底,屯军四路待江干。
几回欲往秦庭哭,何日能归赵璧完。
犹倚后园慈竹荫,期君早晚报平安。

关于诗人

刘绎(1796年-1878年),字瞻岩。江西永丰人。刘绎少时即以文章闻名乡里,嘉庆二十二年丁丑,参加府、院试,补博士弟子员。道光十五年(1835年)状元(成为江西最后一名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道光十七年(1837年)以三品京堂的官衔任山东学政,督学时刻“劝课条规”。后以父母年迈乞归故里。在鹭洲书院及青原书院作主讲近三十年,主持白鹭洲书院十余年,坚持“默承渊源,推阐往绪,昌明正学,鼓舞善类,以省察躬行为本,经明行修为要”的办学宗旨。卒于清光绪四年,享年八十二岁。曾总纂《江西通志》、《吉安府志》, 著有《存吾春斋文抄》、《诗抄》、《崇正黜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