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觉庵枣花寺看牡丹

清代· 陈曾寿

睡起未妨花事晚,芳春将去一嫣然。笑看词客过千辈,不忏风情又此筵。

红杏青松都莫问,贪多爱好已能传。虚廊旧梦无寻处,料理回肠苦笋鲜。

五月十三日同韬庵年丈苏堪愔仲酒集

清代· 陈曾寿

因循果决失原齐,惭愧钧天梦未迷。万有一疏诚死罪,本难自信况天懠。

贯轮终欲师飞卫,守树何曾负跛奚。岁月惊心三五过,衔杯安得醉如泥。

十月率室人及儿子邦直女荃视长女疾于庐山之芦林适散原先生先来牯岭过访先生有诗奉和 其一

清代· 陈曾寿

急难来山中,意外与翁会。惊魂亲紫眉,暂分窗日晒。

渊明去何之,位置天心怪。

湖上寄怀治芗即祝九日四十初度兼讯苕雪季湘子安 其一

清代· 陈曾寿

湖居预拟登高处,绝顶南峰定北峰。夜雨销魂燕市酒,天风吹梦戒坛松。

中年诸子看犹健,一念怀人剩未佣。长日临流何所羡,双鱼会有尺书逢。

纪梦

清代· 陈曾寿

仲冬廿三夜,霜重气惨悽。小极拥衾卧,入梦初不知。

手画寒菊卷,枝叶纷离披。揽之不可尽,俄化龙躨跜。

回旋呢我旁,意若相护持。是时寒嗽作,痰汩汩若糜。

时时唾之盂,若以印印泥。泥印满图卷,携之踏荒蹊。

忽过海日楼,斗室闯虚帷。书帙纵横落,香烟出金猊。

悽惶过旁舍,金老哂而唏。对立复一叟,侧弁掩其眉。

微具虎贲似,未晰何人斯。金老前致言,愿假御制诗。

标眉录所闻,光耀发皇羲。彼叟意不然,谓此敬有亏。

但注于下方,考證或有资。漫然施丹黄,老人终弗怡。

砉然动吾念,久矣吾师违。何时适京邑,奄忽岁月非。

欲往因出门,仄巷如窦圭。草烟拥蹐局,非死非生离。

皇天有酸窟,入者为醯鸡。师岂在世间,京邑岂有师。

荒荒十年来,百见百涕洟。师学无际涯,浩浩万派驰。

钝根未尝学,寸隙何由窥。占在地雷复,万端惟一辞。

我每有北行,密语恒移时。语罢拜别去,絮絮当危梯。

梯尽意不尽,睫泪承颊颐。楼居深宁叟,送客惟及扉。

一朝为我下,欲语情若迷。思之肝胆裂,身首留何为。

仁者不复存,存者晨星微。近感散原翁,神伤丧厥妃。

胡子难同遘,久病成老羸。丈夫有腰腹,但贮药千匙。

泪兮悲所积,泪出知何悲。性命一蚁贱,志事丘山垂。

傥有酬恩时,甘作醢与臡。

雪夜寄潜楼

清代· 陈曾寿

相思徒抱千回意,契阔曾无一纸书。深语恐妨忧国病,漫言还苦致情疏。

颠风挟海为呼啸,密雪穿帷废扫除。此际忍寒愁不寐,知君北望更踌躇。

苕雪与觉先弟先后寄菊数十种日涉小园聊复成咏 其三

清代· 陈曾寿

弥襟万千秋,慰眼难一掬。好花开较迟,已履繁霜肃。

安能展过隙,暇及秋阳暴。潜幽或终古,谁与昭此伏。

芳馨虽不展,应候聊结束。浮生茧修途,逝者当何赎。

王病山先生见予近诗微惜其枯实中予痼因成此作

清代· 陈曾寿

复复孤行不自疑,悠悠轻负百年期。波臣何计逝东海,蜩甲犹然留故枝。

孤月此心心蚀后,倾河比泪泪乾时。寒岩枯木成滋味,聊感先生圣得知。

奉召赴天津行在所余倦知先生赠别次韵

清代· 陈曾寿

深愧麻鞋杜拾遗,逡巡赴召屡愆期。缉熙始荷维新命,辛螫谁陈小毖诗。

居洛望尊宁独乐,渡江失志欲何之。重来影静心苏处,傥柱天穿地朽时。

恭王旧邸萃锦园海棠最盛心畬王孙数约看花至今岁始得践适值歇枝春寒花迟小萼而已

清代· 陈曾寿

台蚀朱栏水渴池,曲深萝径隐秾姿。晚春风日犹凄冷,绝世芳菲费护持。

曾是忧勤疏胜事,只今追赏异清时。爇天香烬难通奏,烂漫催开傥待诗。

雪霁夜入直

清代· 陈曾寿

夜夜月明雪,萧萧风偃裘。旷寥宜独往,皎洁夺尘忧。

斗揭天容近,灯青海气浮。惊心归去愿,真个到琼楼。

蔡甸上关师墓

清代· 陈曾寿

遗碣重来又四春,苍苍高柏郁嶙峋。声吞注海经天泪,立尽萧风淡日晨。

难答生成何敢死,暂稽蜕委已无身。义川晞发今头白,相向衔悲更几人。

关于诗人

陈曾寿(1878~1949)晚清官员、诗人。字仁先,号耐寂、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人,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