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桥制军属题余忠宣楷书卷

清代· 郑孝胥

尚书重忠义,甚喜得余阙。五百七十年,向往记岁月。

阙称善楷书,此卷果精密。气出乌丝阑,严整见风骨。

释褐授泗州,结习殊未脱。当时为谁写,郑重署官阀。

安知弄翰手,挥戈乃尤杰。孤立万贼中,江淮赖全活。

屯田治战具,经营非苟率。大厦既难支,终为寇所没。

翰林辞不往,守死信苦节。书生任军旅,所恃祇抗烈。

戍边虽生还,望古犹郁勃。

潘若海属题唐人写金光明最胜王经大吉祥天女品卷子

清代· 郑孝胥

善根不隐没,地味常增长。赡部放光明,有情属吾党。

三月三日林山腴招集南河泊

清代· 郑孝胥

微阴三月三,草生水初活。相将趋水次,天影与波阔。

春水似胜秋,冰释未匝月。水边虽无人,春气自发越。

畏庐商画稿,最取山一抹。林间窣堵坡,势若涌木末。

嬉游甘适野,聊散冲冠发。肉食者谋之,榱栋崩且折。

吾侪归何党,曷不乐今日。

吴彬士笠竿图

清代· 郑孝胥

曾闻袭美语天随,渔者犹容世外才。今日青衫杂蛙黾,羡君渔具画中来。

十一月二十二日出京道中杂诗 其十六

清代· 郑孝胥

苍生我何有,忧乐俱不闻。欺人谢安石,冷笑范希文。

与陈仁先傅治乡徐愈斋会饮 其二

清代· 郑孝胥

诸老销沈等可哀,酒馀话旧苦低回。新京残客能相见,唤起同光百感来。

刘聚卿属题翁覃溪书金刚经塔图本

清代· 郑孝胥

柳书精拓《金刚经》,近出燉煌之石室。唐人写经此其最,见之使人每自失。

聚卿示我初有悟,结构艰辛扫圆滑。书来复示经塔本,细楷乃是覃溪笔。

一塔适成经一部,共嗟此老太巧密。名流好事殊可喜,叶氏刊传妙无匹。

陶斋收藏甲天下,独肯为子舍珍物。翩翩诗字含古味,骎骎北平欲度越。

尔来时事愈难挽,志士灰心竞学佛。好持此经礼浮图,收拾精魂敛心骨。

回文哀怨谁复谅,苏蕙英灵久埋没。题成卷图起看天,飞鸽喧空绕双阙。

述菊三

清代· 郑孝胥

秋深气悲天欲霜,荷枯桂落昼始凉。篱根百本叶转盛,吐蕊未破先含芳。

园丁辨类若指掌,千百不爽何精详。奇姿异色穷意态,风馨日耀随低昂。

浓者非肥澹非瘦,逸者疑狷疏者狂。孤花单枝足谛玩,傲兀不屑脂粉妆。

风怀洗尽愈跌宕,如对高士谈沧桑。一春红紫丝管腻,解秽羯鼓殊慨慷。

会心庶为知者道,自怪秋气归诗肠。

黎受生遗郑子尹书四种及巢经巢诗钞

清代· 郑孝胥

吾年十二熟仪礼,闇诵全部色不挠。尔雅急就亦宿读,当时恚渠云等道。

长大孤露事举业,文辞颇复心所好。数年之间失八九,偶取温习翻苦奥。

治经念自小学始,桂段严王手勘校。久闻遵义未得见,《逸字》《汗简》名尤噪。

渐怜岁月去飘忽,精力无成坐消耗。君今遗此令我愁,便恐悠悠迹如扫。

郑君朴学仍能诗,瘦硬偏工兼澹妙。一生自哀独何事,得丧何人为计较。

不如学道积毫发,入世差同饥可疗。养心聊复期尽年,火速捐书真得要。

人日立春罗掞东邀集四印斋是王佑遐侍御故宅

清代· 郑孝胥

适从何来如有亡,坐定追省尝此堂。瘿公为我道前辈,谛视斋榜增悽伤。

京曹风味略似旧,城南啸咏饶锋铓。戊庚以来几陵谷,诸子何恋能徜徉。

春非我春人非人,莫及国论相否臧。九衢东风塞荆棘,铜驼索靖徒慨慷。

人日栩楼宴集分韵得启字

清代· 郑孝胥

乙酉津游主罗氏,尺盦几道善谈理。移居幕府才数月,唯有晦若共卧起。

四十年来历千劫,今年度岁乃在此。虞渊寒日几追随,徒抱殷忧思有启。

人日栩楼能召客,一时避乱多名士。回首前尘涌万哀,罗严李于并为鬼。

眼中之人吾老矣,世难滔天何所止。酒行举坐各悲歌,陈郭诗翁谁敢拟?

十二月廿六日天未明 其二

清代· 郑孝胥

愚公欲移山,恃有子孙在。老夫当及身,移楼著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