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刘鹗
广誉薄文绣,美德贤膏梁。信道苟不笃,不几兹言狂。
春风散天和,宇宙森众芳。盛德固莫及,千载遥相望。
上书乞斩秦丞相,海岛生还已白颠。尚幸老臣心似铁,平生风节愈苍然。
小雨不滑道,好风吹我衣。畏途得清凉,实亦天念之。
念之匪有他,七十方督师。上忧国步艰,下悯生民疲。
区区当努力,早见平淮碑。
仲舒不窥园,我懒辄破戒。穷冬万木枮,菜叶青可爱。
羊肉岂不佳?何如淡交耐。苟能食其根,黄河看如带。
唐虞世远已堪怜,况值干戈十八年。民愠不知谁为解?烦君共我理薰弦。
结屋南山下,贮书书屋中。愿将贻子孙,百岁相终穷。
万事罕成算,人生等飞蓬。渐与桑梓远,而与梅花同。
永言作汤沐,说梦时相逢。
城郭荒村处处同,五羊楼观倚晴空。时平若建麒麟阁,更画何人第一功?
江梅苦难滋,草木偏易长。美人不可期,有约辄屡爽。
惟君砺操行,如蚓食槁壤。十年不相逢,令我劳远想。
畴昔夜梦君,拄杖时敲门。梦觉即买丝,直将绣平原。
沧桑万变馀,俄然睹孤根。重以契阔久,颇觉颜色温。
剧谈到时事,剀切多危言。猗欤忠节邦,惊见善类蕃。
今秋风雨多,江水何翻翻!风浪日夕涌,清者亦复浑。
惟馀江边梅,高标至今存。
结屋红尘外,何人可得群?高情洞庭水,逸兴九疑云。
渔唱江花晚,樵归野兴曛。是中最佳处,凉月夜纷纷。
曾拚一死争三事,思退如今又一秦。书奏但知强国体,似公忠义几何人?
宵残明月老,不复少年心。最惜平山柳,今无一树阴。
雷塘春水满,海鹤暮云深。无限伤心事,因君发浩吟。
令子携书赋宦游,胸中初不著离忧。懒看綵服争春色,喜见梅花寄陇头。
高冢松楸残照雨,平原禾黍旧时秋。贮书淑子无遗憾,细读丰碑识故侯。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