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拍满路花 和吕仙词二阕 其五

清代· 易顺鼎

西湖虽可乐,南渡太偷安。半闲堂上客,半闲闲。销金锅里,蟋蟀斗千盘。

炮打襄阳日,葛岭笙歌,依然人望如仙。

水龙吟寓感于蝉。天水碧连天。渡江闻白雁,一声残。

诸陵何处,花落欲寻难。千古伤心事,年年风雨,如闻痛哭厓山。

书愤

清代· 易顺鼎

鼠端持两技终穷,兔窟营三计枉工。黄屋何劳效椎髻,乌江早拟渡重瞳。

蜃楼人物形才具,蚁国衣冠梦已空。如此颓波谁为挽,焚香泣血叩苍穹。

忆旧游 其一 依韵答紫帆

清代· 易顺鼎

甚移床避梦,选砚供年,瘦不关秋。借个蒲团坐,更焚香扫地,五字苏州。

今宵落梅风紧,还替缟衣愁。又蝶路吹红,鱼天涨碧,暗被春勾。

溪流。蘸飞雨,任绿影沉沉,那见帘钩。一舸浮家约,怕苔生钓石,换了丛鸥。

采香俊侣都懒,新社待谁修。便想到斜街,卖花声过何处楼。

洞仙歌 七夕后二日携玉可泛舟葑门荷荡观白莲,遇雨,用东坡韵连句纪游二首 其一

清代· 易顺鼎

功名马汗,与文章牛汗。赢得新霜鬓边满。问何如、一舸鸥国招凉,花世界、不管人间理乱。

碧云香似海,沈醉吴王,鸳梦何知有秦汉。销夏古湾头,花落花开,千秋事、水流难转。

喜坐对如花素心人,把绿意红情,霎时都换。

蝶恋花 其一 春日题桃花源

清代· 易顺鼎

镜里春山眉欲语。十里空江,红遍桃花雨。仙犬一声天正午。

白云如海无寻处。

剪剪东风吹不住。吹换秦时,几辈渔儿女。烟唱收帆回别渚。

数枝柔橹摇春去。

满江红 兆儿生甫九十日,遽殇金竹寓中,口占此阕,以当一哭

清代· 易顺鼎

三尺桐棺,算也是、人生一度。想死去、不如生好,儿心应悟。

白骨竞成飘泊鬼,黄泉可有生还路。问牂柯江水夜郎山,归何处。

夸麟凤,原难遇。讥豚犬,犹难据。拚替他一恸,两无干预。

半霎谁教昙影现,再来莫被轮回误。检菭根藏个小身材,随他去。

阅金经 题秋蓬听雨图

清代· 易顺鼎

雁与新寒约,鸥将旧隐招。剪灯独自话无憀。潮。流到泰娘桥。

妆楼悄。曾否梦吹箫。

江城梅花引 用陈西麓原韵

清代· 易顺鼎

筝篷殢雨夜萧萧。带归潮。送兰桡。一角红楼,吹断紫云箫。

绣被焚香心事懒,愁不语,剪春灯,梦影飘。知侬魂从何处销。

吟鸾天际招。恨也恨也眉间恨,付与谁描。长使相思,短是可怜宵。

自别江南才几日,春又到,水边亭,花外桥。

望江南 题扬州画舫录

清代· 易顺鼎

衫色碧,唤玉上歌桡。帘卷十三都袅袅,桥横廿四总迢迢。

分外月华高。

寻芳晚,胜地已无聊。红芍楼台千日酒,绿杨城郭万家箫。

春影让他描。

忆旧游 其四

清代· 易顺鼎

怎蘼芜似水,浸透春愁,软绿无涯。莫倚飞台望,但游丝飏暖,莺界全遮。

东风万里诗梦,沿路访梨花。怕燕子重来,名闻影隔,不认卢家。

还差。悼芳稿,付小院鹃红,私哭年华。禅榻分新火,道情天醒后,味只思茶。

百蛮纵有微雨,休问酒旗斜。拚闷掩鸳楼,江南更比春远些。

摸鱼儿 题荷池晚泛图

清代· 易顺鼎

指沈沈碧琉璃样,镜中呼出凉月。才把斜阳生送了,都没一丝儿热。

香成国。有一种秋心,要与荷花说。菱歌唱彻。且玉椀调冰,银镫照水,坐到满湖黑。

回首看,几个名场结客。黄尘衣上三尺。谁似藕丝乡里做,消受花红水碧。

鸥波阔。算小小乌篷,便是江南宅。惹侬愁绝。又采绿年年,闹红处处,飞梦到天末。

八声甘州 登灵岩,和吴梦窗韵

清代· 易顺鼎

倒阑干入海古台边,珠帘夜飘星。葬红楼金屋,春空笑语,花影如城。

屧廊无人照水,浪卷太湖腥。一阵东风过,都是秋声。

蠡网千丝可借,待招来艳魄,相惜惺惺。看镜中天地,吴越一家青。

浸残霞、燕窗莺户,问何年、舍作白鸥汀。斜阳里、独寻僧去,辇路苔平。

关于诗人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