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生倜傥才,制行复有畔。昔浮旴江槎,作贡豫章干。
抟沙一霎聚,转烛七年换。冷官仍不成,劳薪苦自爨。
舟卿顷见辟,幕府不停翰。晨校职方图,夜布大衍算。
登鲈测海圆,发箧画边捍。未辞蛙黾聒,聊胜凤鸾窜。
吾庐滨沧江,相望隔烟岸。延缘苇閒舟,问讯柳下锻。
酒香拗露筒,山黛捲风幔。下榻月满楼,剪灯书堆案。
论才或意可,感事偶微叹。昨来告别期,归当及秋半。
低颜刻宋楮,试手斲郢墁。所为科举文,乃抵策略看。
衡尺世有程,龟鉴吾自玩。贾生危厝火,不免忤绛灌。
京房斥恭显,蒙气卒未散。持此就冬烘,得勿骂风汉。
鹓雏宁受嚇,天马终绝绊。且邀践山诺,会与淩日观。
风泉非恶声,枕之待夜旦。
造船习海战,肇基闽江濆。文肃抱速略,经武先作人。
鹤亭吾族秀,于君为从昆。摧巧侪般倕,勒名闻八垠。
志业惜未竟,趾美端在君。投笔事戈楼,横海司机轮。
忠信屡涉险,护持如有神。临难见风义,支危积劳勋。
卒慰父老望,归坐船官茵。五载百废举,绩茂时则屯。
无米强执爨,皤然感劳薪。谁肯大董年,日与佣役亲?
世俗竞掊克,久宦君能贫。翕热众所趋,君以介自珍。
击楫夙有誓,运甓能辞勤。聊此远尘坋,庶几侪隐沦。
螺江与马江,潮汐同一津。亲见缔造始,颇知陵夷因。
君如蒐献徵,盛衰吾能陈。不应左沈祠,薪火终灰尘。
补巢贵先雨,俟实在培根。勿谓一人陶,无救八表昏。
勉度阳九厄,慎保千金身。终思见太平,同醉尧衢尊。
持以质难弟,嗢噱将何云?
乡国徵耆献,黄楼不可谖。博通侔左海,都雅迈榕园。
曩读公随笔,如聆古格言。百为归檃栝,四部恣燖温。
缅想承平盛,能容夙好敦。典章纪南省,掌故载枢垣。
阳朔停行幰,沧浪展别樽。丛谈皆有物,旁證必穷源。
自世书香业,浑忘节度尊。短檠宁忍弃,墨帐记留痕。
炳烛惭生晚,传灯识道存。请看无尽火,洛诵到曾孙。
五十年来万事非,山门可复似年时?承平扫塔犹无分,衰暮皈禅未有期。
吊古却添今昔感,纪游况积死生悲。画师诗老相随尽,墨帐平居尚此遗。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