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清 题梅花水仙画册

清代· 黄燮清

影醉朱栏,尘生素袜,微寒乍透书幔。一度东风,林下自成仙眷。

醒残梦、蝶帐疑烟,抚幽操、凤琴如怨。帘卷。认琼妃晕酒,笑持金盏。

掩映冰魂数剪。记小雪笼阴,碧云催晚。曲制红罗,雅称玉钗清宴。

故人信、枝上传来,神女步、镜中窥见。春浅。正香齐艳并,冷心偎暖。

减兰 隔院闻弦管声

清代· 黄燮清

舞红歌翠。酒座寻常拼一醉。醉也瞢腾。不解伤心不会听。

锦毹春艳。帘外梅花偏冷澹。花是愁根。生怕重销笛里魂。

八声甘州 偕粹庵筱南雨田由南浦泛舟江上看桃花

清代· 黄燮清

泛沙棠艇子载闲鸥,来寻异乡春。看长江似醋,东风如酒,渐醉离人。

谁染胭脂万树,衬醒远山痕。不在天涯看,已是销魂。

休说画楼人面,便露根烟叶,尽种愁因。记流莺门巷,花影织成云。

好天台、婵娟轻别,叹阮郎、犹未厌红尘。清明近、又归期误了,事事因循。

扫花游 湖楼听曲

清代· 黄燮清

小楼霁雨,看绿渐成阴,矮帘如水。送春去矣。正花香酒后,絮香檐底。

料理闲愁,诉与雕梁燕子。管弦沸。算人在绣屏,红豆能记。

凉破云一纸。奏细韵冷冷,晚寒罗绮。梦游自喜。认留仙院宇,绛霞宫里。

但识飞琼,此外不知姓氏。曲终未。响天风、鬓丝吹起。

疏影 顺河集夜发

清代· 黄燮清

春星晕碧。数漏声点点,催动行色。剔尽灯花,扶上车帷,碾碎荒原残月。

梦痕已是无凭据,况翠被、五更寒力。到此时、纵不思乡,也有几分愁绝。

蓦忆添香艳刻,玉人护半臂,何限情切。渐近红尘,渐远红楼,好事天涯难觅。

祇馀马首金铃响,似亭院、惜花时节。恨燕莺、不渡江来,断了绮罗消息。

齐天乐 筱泉司马嘉藻招集江上花为四壁之舟,即事倚声

清代· 黄燮清

好山宛转围明镜,天生画船烟浦。小凤娇憨,修蛾妩媚,已解微波通语。

江流万古。尽打叠情漪,送人朝暮。醉倚歌纨,艳怀幽思两无主。

蹉跎年少过却,座中司马泪,应共酸楚。鬓黛笼蝉,鬟花亸蝶,偏向尊前飞舞。

痴魂一缕。愿化作秋兰,伴伊钗股。破格闲愁,夕阳来画取。

鹧鸪天 其二 题徐心斋内翰之铭秋夜读书图

清代· 黄燮清

澹宕疏帘卷一层。小窗闲对晚灯青。凉分络纬篱边月,秋在梧桐叶外星。

银汉迥,露华明。黄昏院落嫩寒轻。添香补写红衣照,便是当年宋子京。

采桑子 其二

清代· 黄燮清

去年此刻曾相见,略诉殷勤。略解温存。略有思量未当真。

今年此刻重相见,瘦了眉痕。肥了愁根。难道秋来例病人。

惜秋华 秋海棠

清代· 黄燮清

倦态惺忪,向雕栏艳糁,红妆微褪。薄醉乍醒,娟娟另饶丰韵。

无端碎却秋心,正一片雨陪烟衬。空阶,梦魂凉、又是疏蛩几阵。

芳影弄娇嫩。背墙阴睡起,西风扶隐。幽媚自怜,思妇泪痕还晕。

簪来细贴云鬓,怕添了、玉钗离恨。残粉。付徐娘、断肠诗本。

浣溪沙 其三

清代· 黄燮清

艳绝西湖湖上楼。倚栏同看远山秋。水乡腻得似温柔。

弹恨有声凭雪指,通词无间托星眸。琵琶一折一回头。

淡黄柳 梦堤柳数株,丝丝欲绿,如在冥濛烟水边也。用白石韵为之

清代· 黄燮清

空濛写影。鹅粉飘芳陌。金缕初裁风恻恻。掩映谁家绣槛。

前度流莺定能识。

嫩阴寂。江南未寒食。锁烟雨、谢娘宅。甚离魂、化作销魂色。

料得蛾眉,怕因春瘦,先画楼台怨碧。

探芳讯 与俭才、薇客置酒朱彦甫孝廉长丰山馆,今一星周矣,彦甫、薇客先后下世,重游感旧。

清代· 黄燮清

放船好。正水泛新萍,烟薰细草。认那时楼阁,垂杨又青了。

愔愔小院春如醉,花气笼清晓。甚东风、簸艳吹香,作成愁抱。

重省旧池沼。记前度吟秋,俊游都老。满地残红,苔径更谁扫。

湖山尚有闲鸥鹭,无事还寻到。最销魂、一曲流莺树杪。

关于诗人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