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其四 蝶

清代· 樊增祥

栩栩蘧蘧,为蝶为庄,翩然梦游。把花斑写入,黄金扇面,彩丝缚上,碧玉搔头。

腻粉飘衣,丁香点眼,滕阁春风笔底收。双飞处,羡韩凭夫妇,千载风流。

天生一种轻柔。在卅六宫中十二楼。向红房栖息,休孤好夜,珍丛厮守,直到凉秋。

睡里多情,香中长寿,销尽红鹃绿凤愁。修真地,纵太常官罢,犹有罗浮。

鹧鸪天 中秋宿灵石县,秋花满庭,房栊新净。夜与内子待月,漫赋此解

清代· 樊增祥

似此中秋未算贫。曲墙雕砌露红新。玉钗私语深深院,璧月微开淡淡云。

佳节酒,异乡人。故园忆我陇头行。谁知汾上初寒夜,银烛秋花对细君。

大酺 夏夜雨中读竹山《虞美人》词,悢然有身世之感,赋此寄一二故人

清代· 樊增祥

正晚寒轻,单衣润,幽幌初添明烛。潇潇帘外雨,甚繁红都洗,未收梅溽。

水驿烟昏,僧廊月暗,愁诵虞兮遗曲。当年歌楼上,但凉欹笛簟,暖围箫局。

又谁道而今,冷云哀雁,鬓痕凋绿。

幽怀还暗触。叹中岁、吾亦伤哀乐。是几度、山屏寻梦,水舫携歌,蓦回头、水重山复。

未便朱颜换,先换却、昔时心目。况萧瑟、窗前竹。垂泪都尽,犹自风敲鸣玉。

怎堪伴人幽独。

望江南 其五

清代· 樊增祥

双红豆,如火复如珠。如火解温金鸭否,如珠曾上玉盘无。

切莫赠齐奴。

洞仙歌 用坡公韵

清代· 樊增祥

曾持绣帕,拭檀奴珠汗。奉倩余香袖罗满。记招凉、玉砌双扑流萤,娇喘定,茉莉钗旁发乱。

鉴鸾羞照影,重抿鬟云,俗粉庸脂薄花汉。底物喻郎心,比似春驹,拚一日、绕花千转。

算不栉、才人最怜才,把钿合香囊,尽将诗换。

沁园春 其六 蟀

清代· 樊增祥

候馆离宫,石井铜铺,都曾听伊。记将军居处,象为楼观,相公褒赠,锦织蓑衣。

金带腰圆,琵琶翅短,花谱禽经无此奇。相争竞,似如今女学,雄不如雌。

一灯织室鸣机。正四壁秋声唧唧诗。向纺砖愁听,鲛珠女子,竹笼唤卖,鹁角孩儿。

白石能吟,碧山善和,豆架瓜棚虫络丝。宜孙子,看二南契约,都说螽斯。

菩萨鬘 其一 梁髯属题叶南雪所摹李香君小像

清代· 樊增祥

桃花扇点桃花雪。桃花命度桃花劫。斜倚小桃柯。微霞生脸波。

身非根与叶。心是缃桃核。谁是核中仁。金梁桥畔人。

菩萨蛮 其一 正月六日至延安作

清代· 樊增祥

平林雪霁烟光湿。夕阳浮动金明驿。西望是榆关。马头无限山。

沙中春雁语。似说经湘楚。南望楚江头。教侬特地愁。

西江月 其五 题晚晴轩

清代· 樊增祥

西涧几多幽草,东皋一抹秋山。不愁月尽夜珠寒。

尚有夕阳无限。

料理孤舟野渡,安排宝炬红莲。青田一鹤仰头看。

飞舞朱霞天半。

寿楼春 寄镜渔都门

清代· 樊增祥

怜樱桃花开,又铜街钿毂,轻转圆雷。见说韩潭春冷,玉扉生苔。

谁劝汝,流霞杯。待月中、罗衫归来。好粉白重揩,鸦青细刷,销尽左风怀。

烦遥寄,一枝梅。慰关中庾信,心事寒灰。最忆绿窗茶具,玉奁诗牌。

中散俊,东方谐,比醥醪、卿言尤佳。料今夜兰堂,丁丁箭虬花际催。

百字令 题和甫词卷,即送之安康任

清代· 樊增祥

铁君何意,把王郎玉唾,壶唇敲缺。侧帽乌丝奴仆耳,秦柳才堪梯接。

怒吼华鲸,软商娇燕,粗细俱能入。小红低唱,玉龙无限凄切。

回忆三十年前,樱桃筵上,同按霓裳拍。双请左鱼西向笑,选鍊河声岳色。

红杏词名,韭花书品,秦女都能说。渭城秋柳,送君愁损眉叶。

金缕曲 咏八仙宫黄杨,邀湘绮同赋

清代· 樊增祥

碧树成连理。记双虬、迎銮伏地,闰年庚子。高不一寻横十丈,展尽壶天彩翠。

刚援得、玉清宫例。太极昭阳留御墨,算杨家、不愧鹅黄字。

还胜似,八公桂。

城东旧是琴觞地。二十年、霜柯不改,岁寒交契。树亦犹龙人不测,常见青牛紫气。

早相送、翠华归矣。纵使昆池灰尽黑,更前年、谁见蛟龙死。

人阅世,亦如此。

关于诗人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曾师事张之洞、李慈铭,为同光派的重要诗人,诗作艳俗,有“樊美人”之称,又擅骈文,死后遗诗三万余首,并著有上百万言的骈文,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高产诗人。著有《樊山全集》。